- 依內容分級制度,未登入僅能顯示普遍級內容,登入後即可觀看全站內容。
- 馬上登入
關注
關注作者、出版社、系列,新刊上架可獲得通知!
內容簡介
紀實攝影先驅約翰.湯姆生經典代表作
四、五千哩的跋涉,兩百餘幅珍貴寫實影像
替動盪的年代,留下永恆的瞬間
1868-1872年之間,英國攝影師湯姆生帶著笨拙的相機和設備,闖蕩中國大江南北,用鏡頭記錄了自己在中國、香港、臺灣各地的居遊生活。他挑戰當時中國人民對於鏡頭的排斥之心,翻山越嶺、跋山涉水,以濕版攝影技術替各地的人民、村落、建築及活動留下彌足珍貴的影像。
湯姆生的鏡頭下除了當時的顯赫人物、朝廷重臣如李鴻章、奕訢、瑞麟等人,更多的是販夫走卒、尋常百姓,他不僅以照片記錄所到之處的山水風光、所遇之人民樣貌,家庭聚會、消遣娛樂、商賈買賣等常民生活也是他拍攝的重點,他並以帶有溫度的文字,寫下當時所見的藝術、習俗及風土民情,精確傳達彼時的生活景象,帶領讀者一窺社會各階層的日常樣貌。湯姆生後來將這些照片與文字整理出版成書,即為《湯姆生鏡頭下的晚清中國:十九世紀末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
原書於十九世紀出版時,湯姆生力求以照片搭配文字,帶給讀者最寫實的異地旅遊體驗,因此與出版社商議,採用當時最新、效果最優異的珂羅版印刷法呈現照片,再插入另行印製的文字,於 1873-1874 年間分為四冊出版。這套巨著如今罕有狀態良好又齊全的副本留存。此次譯本由影像專家麥可・葛雷掃描魏延年先生所藏完整套書配圖,搭配作家葉伶芳所譯文字,按照現代讀者習慣重整圖文,以一冊四部之方式,將原來的四冊大書合一出版,力求再度為讀者帶來最新穎又真實的古國文明風光
1868-1872年之間,英國攝影師湯姆生帶著笨拙的相機和設備,闖蕩中國大江南北,用鏡頭記錄了自己在中國、香港、臺灣各地的居遊生活。他挑戰當時中國人民對於鏡頭的排斥之心,翻山越嶺、跋山涉水,以濕版攝影技術替各地的人民、村落、建築及活動留下彌足珍貴的影像。
湯姆生的鏡頭下除了當時的顯赫人物、朝廷重臣如李鴻章、奕訢、瑞麟等人,更多的是販夫走卒、尋常百姓,他不僅以照片記錄所到之處的山水風光、所遇之人民樣貌,家庭聚會、消遣娛樂、商賈買賣等常民生活也是他拍攝的重點,他並以帶有溫度的文字,寫下當時所見的藝術、習俗及風土民情,精確傳達彼時的生活景象,帶領讀者一窺社會各階層的日常樣貌。湯姆生後來將這些照片與文字整理出版成書,即為《湯姆生鏡頭下的晚清中國:十九世紀末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
原書於十九世紀出版時,湯姆生力求以照片搭配文字,帶給讀者最寫實的異地旅遊體驗,因此與出版社商議,採用當時最新、效果最優異的珂羅版印刷法呈現照片,再插入另行印製的文字,於 1873-1874 年間分為四冊出版。這套巨著如今罕有狀態良好又齊全的副本留存。此次譯本由影像專家麥可・葛雷掃描魏延年先生所藏完整套書配圖,搭配作家葉伶芳所譯文字,按照現代讀者習慣重整圖文,以一冊四部之方式,將原來的四冊大書合一出版,力求再度為讀者帶來最新穎又真實的古國文明風光
作者簡介
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
英國攝影家、地理學家、旅行家,是新聞攝影的先驅。
1837 年生於蘇格蘭愛丁堡的菸草商家庭。完成基礎教育後,曾擔任光學儀器製造商學徒,期間熟悉了攝影技術,並同時進入夜校研讀,取得自然哲學、數學與化學三個學門的結業證書。
1862 年赴新加坡與兄長會合,展開十年的遠東居遊生活。他與兄長經營經線儀、光學儀器與航海儀器生意,也開起自己的相館,為歐洲商人拍攝肖像,同時培養出拍攝在地人民與建築的興趣。他以新加坡為起點,到東南亞、南亞諸國旅行、攝影,足跡遍布現今的馬來西亞、泰國、柬埔寨、越南、斯里蘭卡、印度等國,據信是最早拍下吳哥窟古蹟的攝影師。
1866 年返英期間發表相關照片後,成為倫敦皇家民族學會與皇家地理學會會員,次年出版了其第一本作品《柬埔寨的古蹟》(The Antiquities of Cambodia),並再度返回亞洲。
1868 年落腳於香港,並於皇后大道上開設了工作室,接下來四年期間以攝影記錄了許多中國各地的人物影像、風土民情、建築樣貌。
1871 年於廈門與長老會派駐臺灣的傳教士馬雅各醫師相遇,受馬雅各描述的福爾摩沙吸引,與之渡海由打狗港進入臺灣西南部,前往山區踏查,拍攝下許多臺灣早期自然風貌、平埔族聚落生活場景,也造訪了臺灣府與打狗城。
1872 年返回英國,定居於倫敦布里克斯頓(Brix
1837 年生於蘇格蘭愛丁堡的菸草商家庭。完成基礎教育後,曾擔任光學儀器製造商學徒,期間熟悉了攝影技術,並同時進入夜校研讀,取得自然哲學、數學與化學三個學門的結業證書。
1862 年赴新加坡與兄長會合,展開十年的遠東居遊生活。他與兄長經營經線儀、光學儀器與航海儀器生意,也開起自己的相館,為歐洲商人拍攝肖像,同時培養出拍攝在地人民與建築的興趣。他以新加坡為起點,到東南亞、南亞諸國旅行、攝影,足跡遍布現今的馬來西亞、泰國、柬埔寨、越南、斯里蘭卡、印度等國,據信是最早拍下吳哥窟古蹟的攝影師。
1866 年返英期間發表相關照片後,成為倫敦皇家民族學會與皇家地理學會會員,次年出版了其第一本作品《柬埔寨的古蹟》(The Antiquities of Cambodia),並再度返回亞洲。
1868 年落腳於香港,並於皇后大道上開設了工作室,接下來四年期間以攝影記錄了許多中國各地的人物影像、風土民情、建築樣貌。
1871 年於廈門與長老會派駐臺灣的傳教士馬雅各醫師相遇,受馬雅各描述的福爾摩沙吸引,與之渡海由打狗港進入臺灣西南部,前往山區踏查,拍攝下許多臺灣早期自然風貌、平埔族聚落生活場景,也造訪了臺灣府與打狗城。
1872 年返回英國,定居於倫敦布里克斯頓(Brix
相關推薦書刊
買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購買前的注意事項
- 本書城的商品為電子書及電子雜誌,並非紙本書。讀者可透過電腦裝置網頁瀏覽,或使用 iPhone、iPad、Android 手機或平板電腦下載閱讀。
- 如有下載閱讀需求,為避免裝置版本無法適用,建議於購書前,先確認您的裝置可下載BOOK☆WALKER的APP,並可先下載免費電子書,確認可順利使用後再行購書。
- 由於數位智慧財產權之特性,所販售之電子書刊經購買後,除內容有瑕疵或錯誤者外,不得要求退貨及退款。如有特殊情形,請洽敝公司客服人員,我們將盡速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