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內容分級制度,未登入僅能顯示普遍級內容,登入後即可觀看全站內容。
- 馬上登入
關注
關注作者、出版社、系列,新刊上架可獲得通知!
內容簡介
攝影、電影、文學、哲學、左派思想……處處都閃現著他的靈光
德文原典直譯 ╳ 華文界最完整精確的班雅明精選集
在靈光消逝的年代,一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心靈
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一八九二年生於柏林的德籍猶太人,被漢娜.鄂蘭譽為是「歐洲最後一位知識分子」。
少年早慧的班雅明雖然筆耕不輟,但因思想過於前衛,無法獲得大學教職,納粹當權後流亡歐洲各國,最後於西班牙吞藥自盡,享年四十八歲。他在世時雖受到當代知識分子的推崇,卻仍沒沒無聞,待阿多諾和鄂蘭將其手稿編纂出版,才讓其在一九五○年代後聲名大噪,之後的蘇珊.桑塔格、阿岡本、泰瑞.伊格頓等各個世代的學者皆深受其影響,名聲至今不墜。
他的文字,無論置於哪個時代都歷久彌新,而其身為哲學家、文學、藝術評論家、左派思想家和譯者的多重身分,更讓他的作品被各個領域奉為經典。本書分為「美學理論」、「語言和歷史哲學」與「文學評論」三部,收錄班雅明最具代表性的十篇作品,像是〈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攝影小史〉、〈巴黎,一座十九世紀的都城〉、〈譯者的任務〉、〈說故事的人〉等,讓讀者得以從各個面向理解其思想理路,一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心靈。
【專文導讀】
「如果你們問我在這座班雅明城市旅遊的體驗,我會說,在進步的歷史觀中,失敗者的故事總是被犧牲,唯有重返現代城市的歷史廢墟,藉由藝術生產的
在靈光消逝的年代,一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心靈
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一八九二年生於柏林的德籍猶太人,被漢娜.鄂蘭譽為是「歐洲最後一位知識分子」。
少年早慧的班雅明雖然筆耕不輟,但因思想過於前衛,無法獲得大學教職,納粹當權後流亡歐洲各國,最後於西班牙吞藥自盡,享年四十八歲。他在世時雖受到當代知識分子的推崇,卻仍沒沒無聞,待阿多諾和鄂蘭將其手稿編纂出版,才讓其在一九五○年代後聲名大噪,之後的蘇珊.桑塔格、阿岡本、泰瑞.伊格頓等各個世代的學者皆深受其影響,名聲至今不墜。
他的文字,無論置於哪個時代都歷久彌新,而其身為哲學家、文學、藝術評論家、左派思想家和譯者的多重身分,更讓他的作品被各個領域奉為經典。本書分為「美學理論」、「語言和歷史哲學」與「文學評論」三部,收錄班雅明最具代表性的十篇作品,像是〈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攝影小史〉、〈巴黎,一座十九世紀的都城〉、〈譯者的任務〉、〈說故事的人〉等,讓讀者得以從各個面向理解其思想理路,一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心靈。
【專文導讀】
「如果你們問我在這座班雅明城市旅遊的體驗,我會說,在進步的歷史觀中,失敗者的故事總是被犧牲,唯有重返現代城市的歷史廢墟,藉由藝術生產的
作者簡介
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
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德國籍猶太裔思想家、哲學家暨文學、藝術評論家,一八九二年七月十五日生於柏林,被譽為歐洲最後一位知識分子、二十世紀最後的精神貴族、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心靈。
班雅明從高中時期便十分關注社會議題,屢屢在雜誌上發表文章,之後陸續就讀弗萊堡大學、柏林洪堡德大學、慕尼黑大學、瑞士伯恩大學,更屢次前往巴黎遊歷,一九一九年於伯恩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便帶著妻小回到柏林,度過了人生最安逸的一段時光。
一九二五年,班雅明爭取法蘭克福大學的教職未果,便開始定期在《法蘭克福日報》(Frankfurter Zeitung)及《文學世界》(Die literarische Welt)發表文章,優渥的稿酬讓愛好旅行的他得以四處遊歷,足跡遍及法國、西班牙、義大利、挪威,一度甚至遠至莫斯科。
班雅明在法蘭克福結識了阿多諾(Theodor W. Adorno, 1903-1969),從此成為摯友。二戰前夕,阿多諾建議流亡法國的班雅明一道移民美國,但他認為「人們在歐洲必須捍衛一些立場」,執意留在歐洲,並開始四處流亡的生活。之後,他在巴黎遇見之前便相識卻未深交的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 1906-1975),並結為至交,最後更將部分手稿託付給鄂蘭。
一九四○年,德軍佔領巴黎,班雅明
班雅明從高中時期便十分關注社會議題,屢屢在雜誌上發表文章,之後陸續就讀弗萊堡大學、柏林洪堡德大學、慕尼黑大學、瑞士伯恩大學,更屢次前往巴黎遊歷,一九一九年於伯恩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便帶著妻小回到柏林,度過了人生最安逸的一段時光。
一九二五年,班雅明爭取法蘭克福大學的教職未果,便開始定期在《法蘭克福日報》(Frankfurter Zeitung)及《文學世界》(Die literarische Welt)發表文章,優渥的稿酬讓愛好旅行的他得以四處遊歷,足跡遍及法國、西班牙、義大利、挪威,一度甚至遠至莫斯科。
班雅明在法蘭克福結識了阿多諾(Theodor W. Adorno, 1903-1969),從此成為摯友。二戰前夕,阿多諾建議流亡法國的班雅明一道移民美國,但他認為「人們在歐洲必須捍衛一些立場」,執意留在歐洲,並開始四處流亡的生活。之後,他在巴黎遇見之前便相識卻未深交的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 1906-1975),並結為至交,最後更將部分手稿託付給鄂蘭。
一九四○年,德軍佔領巴黎,班雅明
相關推薦書刊
買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購買前的注意事項
- 本書城的商品為電子書及電子雜誌,並非紙本書。讀者可透過電腦裝置網頁瀏覽,或使用 iPhone、iPad、Android 手機或平板電腦下載閱讀。
- 如有下載閱讀需求,為避免裝置版本無法適用,建議於購書前,先確認您的裝置可下載BOOK☆WALKER的APP,並可先下載免費電子書,確認可順利使用後再行購書。
- 由於數位智慧財產權之特性,所販售之電子書刊經購買後,除內容有瑕疵或錯誤者外,不得要求退貨及退款。如有特殊情形,請洽敝公司客服人員,我們將盡速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