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內容分級制度,未登入僅能顯示普遍級內容,登入後即可觀看全站內容。
- 馬上登入
關注
關注作者、出版社、系列,新刊上架可獲得通知!
內容簡介
食農教育,溫柔的日常革命
重新思索自己與食物、農業及土地的深刻連結
臺灣歷史上幾波農民運動分別因何而起?為什麼臺灣人的飲食習慣從米食轉變為麵食?相較於其他米食文化國家,為何臺灣的食米量最低?臺灣的小麥九成九靠進口,如何能培養出世界級的麵包大賽冠軍?夜市小吃報導繁多,「美食」的標準是什麼?臺灣的飲食文化為何?為什麼近年食安風暴頻傳?臺灣最高可達到多少比率的糧食自給率?糧食靠進口有什麼不好?臺灣農食鏈的生產—消費關係從哪裡斷裂、何時斷裂?
面臨自由貿易叩關,臺灣的農業只有休耕一途嗎?要怎麼衡量農業的「產值」?為什麼臺灣的農地不斷蓋豪宅、被污染、遭徵收?過去三十年來農地不斷流失、農業持續衰退,為何農藥及化肥的使用量並未減少?為什麼通過有機驗證的耕地只佔全國耕地的一%不到?臺灣的土地能夠一直承受現在的對待方式嗎?臺灣當前的食農教育熱潮是一味跟風,抑或有其歷史發展的必然?臺灣推動食農教育的目的為何、欲往何處?
上述各種食農議題似近又遠、千絲萬縷,考驗著我們對臺灣飲食/農業的歷史、哲思及行動的認知,而國人對這些議題的論辯豐厚程度,也將影響我們對臺灣食物的感受體會、對臺灣農業的願景勾勒,以及在臺灣力行食農教育的方向內涵。為了回答這一連串的課題,便成為《食.農》誕生的濫觴。本書作者抽絲剝繭、細細爬梳了臺灣戰後七十年來的食農歷史紋理,並深入當前各個食農實踐場域深度採訪,不僅以文字見證了食農教育這場方興未艾的全民運動,也為臺灣的下一代留下珍
面臨自由貿易叩關,臺灣的農業只有休耕一途嗎?要怎麼衡量農業的「產值」?為什麼臺灣的農地不斷蓋豪宅、被污染、遭徵收?過去三十年來農地不斷流失、農業持續衰退,為何農藥及化肥的使用量並未減少?為什麼通過有機驗證的耕地只佔全國耕地的一%不到?臺灣的土地能夠一直承受現在的對待方式嗎?臺灣當前的食農教育熱潮是一味跟風,抑或有其歷史發展的必然?臺灣推動食農教育的目的為何、欲往何處?
上述各種食農議題似近又遠、千絲萬縷,考驗著我們對臺灣飲食/農業的歷史、哲思及行動的認知,而國人對這些議題的論辯豐厚程度,也將影響我們對臺灣食物的感受體會、對臺灣農業的願景勾勒,以及在臺灣力行食農教育的方向內涵。為了回答這一連串的課題,便成為《食.農》誕生的濫觴。本書作者抽絲剝繭、細細爬梳了臺灣戰後七十年來的食農歷史紋理,並深入當前各個食農實踐場域深度採訪,不僅以文字見證了食農教育這場方興未艾的全民運動,也為臺灣的下一代留下珍
作者簡介
楊鎮宇 著、臺灣農業推廣學會 策畫
楊鎮宇
1982年生,新竹市香山區樹下腳出身。高中上課時常心不在焉,班導師於是勉勵:「既然你坐不住,以後去讀新聞系好了,讓你跑個夠!」就讀政治大學新聞系和清華大學社會所期間,到教改團體實習,關注教育議題,之後曾任《人本教育札記》主編、《親子天下》記者、《上下游新聞市集》記者。
目前為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領隊兼文字工作者,以教育、農業為主要書寫題材。關心教育與社會脈動的關聯,相信教育的可能性,能創造更適於人居的社會。
【策劃者】
臺灣農業推廣學會
2015年,臺灣農業推廣學會邁入第六十個年頭。就在這一年,學會將食農教育視為未來整合、推動創新農業推廣工作的主軸;七月初組團到日本長野縣、群馬縣、東京都實地瞭解食農教育的做法,聽取各級政府、農協的第一手實務規劃經驗;同年底,我們集結日本行的參訪見聞,透過學術小論文擾動、翻轉農推人的舊思維。這些努力足以引發全民關注食農議題嗎?我們思索並開始尋覓一位公民寫手、一家非典型又能貼近群眾的出版社,期盼透過有溫度的筆觸將食農理念擴及到社會的每個角落。2017年末,總算達標了!臺灣農業推廣學會感謝所有促成本書問世的親身參與者與支持者,謝謝您們為下一代留下食農風土備忘錄。
1982年生,新竹市香山區樹下腳出身。高中上課時常心不在焉,班導師於是勉勵:「既然你坐不住,以後去讀新聞系好了,讓你跑個夠!」就讀政治大學新聞系和清華大學社會所期間,到教改團體實習,關注教育議題,之後曾任《人本教育札記》主編、《親子天下》記者、《上下游新聞市集》記者。
目前為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領隊兼文字工作者,以教育、農業為主要書寫題材。關心教育與社會脈動的關聯,相信教育的可能性,能創造更適於人居的社會。
【策劃者】
臺灣農業推廣學會
2015年,臺灣農業推廣學會邁入第六十個年頭。就在這一年,學會將食農教育視為未來整合、推動創新農業推廣工作的主軸;七月初組團到日本長野縣、群馬縣、東京都實地瞭解食農教育的做法,聽取各級政府、農協的第一手實務規劃經驗;同年底,我們集結日本行的參訪見聞,透過學術小論文擾動、翻轉農推人的舊思維。這些努力足以引發全民關注食農議題嗎?我們思索並開始尋覓一位公民寫手、一家非典型又能貼近群眾的出版社,期盼透過有溫度的筆觸將食農理念擴及到社會的每個角落。2017年末,總算達標了!臺灣農業推廣學會感謝所有促成本書問世的親身參與者與支持者,謝謝您們為下一代留下食農風土備忘錄。
相關推薦書刊
買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購買前的注意事項
- 本書城的商品為電子書及電子雜誌,並非紙本書。讀者可透過電腦裝置網頁瀏覽,或使用 iPhone、iPad、Android 手機或平板電腦下載閱讀。
- 如有下載閱讀需求,為避免裝置版本無法適用,建議於購書前,先確認您的裝置可下載BOOK☆WALKER的APP,並可先下載免費電子書,確認可順利使用後再行購書。
- 由於數位智慧財產權之特性,所販售之電子書刊經購買後,除內容有瑕疵或錯誤者外,不得要求退貨及退款。如有特殊情形,請洽敝公司客服人員,我們將盡速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