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內容分級制度,未登入僅能顯示普遍級內容,登入後即可觀看全站內容。
- 馬上登入

關注
關注作者、出版社、系列,新刊上架可獲得通知!

內容簡介
廢墟幾無例外,皆是當代歷史中的政治暴力造成的。
喇嘛的袈裟是絳紅色的,一座座寺廟也是絳紅色的。
圖伯特這巨幅的絳紅色地圖,又是如何從高處墮入廢墟……
◆「我的喇嘛/今生真短/想起多少人的一生/比今生更短/佇立喜德廢墟/目睹盛景幻滅/是不是如生命的盛景/其實在消逝/隨波逐流啊/我們隨波逐流/拉薩愈來愈遠/拉薩愈來愈遠」──本書作者,唯色
◆面對朝思暮想的故土,唯色延續《看不見的西藏》的圖像散文風格,以故事為主,娓娓敘述這張巨幅的絳紅色地圖,如何從高處墮入廢墟的苦難命運。
◆唯色的寫作理念:寫作即流徙;寫作即祈禱;寫作即見證。
***
以批判威權著稱於世的學者薩依德(EdwardSaid)說過:「你對帝國主義所知道的事情之一,就是土著沒有地圖,白人有地圖。」意思是,原住民沒有地圖,而殖民者卻有地圖。法國藏學家石泰安(R.A.Stein)則在《西藏的文明》一書中寫道:「藏族文明肯定會有自己的地圖,但卻不一定使用西方的紀實方法。古代的西藏地圖更傾向於『表意性』的說明和對重要特徵的展現;藏族的地圖經常比地形學地圖能更加清晰地描述精神和文化的關係,並植入大量宗教和占卜的主題。」
本書作者唯色在這本書裡,把整個圖伯特(西藏)看作是一幅絳紅色的地圖。因為喇嘛的袈裟是絳紅色的,一座座寺院也是絳紅色的……她這樣寫道:「在一幅從前繪製著色的拉薩全貌圖上,不算那些零零星星的白房紅廟,在整座為河流和樹木圍繞的城廓之內,只有兩大部分:高踞於山巔之上、有著『火舌般的金色屋頂』和千扇紅框窗戶
◆面對朝思暮想的故土,唯色延續《看不見的西藏》的圖像散文風格,以故事為主,娓娓敘述這張巨幅的絳紅色地圖,如何從高處墮入廢墟的苦難命運。
◆唯色的寫作理念:寫作即流徙;寫作即祈禱;寫作即見證。
***
以批判威權著稱於世的學者薩依德(EdwardSaid)說過:「你對帝國主義所知道的事情之一,就是土著沒有地圖,白人有地圖。」意思是,原住民沒有地圖,而殖民者卻有地圖。法國藏學家石泰安(R.A.Stein)則在《西藏的文明》一書中寫道:「藏族文明肯定會有自己的地圖,但卻不一定使用西方的紀實方法。古代的西藏地圖更傾向於『表意性』的說明和對重要特徵的展現;藏族的地圖經常比地形學地圖能更加清晰地描述精神和文化的關係,並植入大量宗教和占卜的主題。」
本書作者唯色在這本書裡,把整個圖伯特(西藏)看作是一幅絳紅色的地圖。因為喇嘛的袈裟是絳紅色的,一座座寺院也是絳紅色的……她這樣寫道:「在一幅從前繪製著色的拉薩全貌圖上,不算那些零零星星的白房紅廟,在整座為河流和樹木圍繞的城廓之內,只有兩大部分:高踞於山巔之上、有著『火舌般的金色屋頂』和千扇紅框窗戶
作者簡介
唯色(Tsering Woeser)
全名茨仁唯色(Tsering Woeser)。圖伯特(西藏)人。出生於文化大革命中的拉薩。曾在圖伯特東部康地及中國漢地生活、學習二十年。一九八八年畢業於西南民族學院漢語文系,之後就職甘孜報社任記者兼編輯。一九九○年春天重返拉薩,至二○○四年六月就職《西藏文學》雜誌社任編輯。二○○三年在中國出版的散文集《西藏筆記》被中國當局認為有「嚴重的政治錯誤」而遭查禁,因拒絕承認錯誤,一年後被解除體制內的職務。現為獨立作家、詩人,居北京、拉薩兩地,自況中國境內的流亡藏人。
迄今著有詩集、散文集、故事集及口述歷史專集十八本,合集兩本,被翻譯為藏文、英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加泰羅尼亞文、日文及藏文的譯著十七本。其中《殺劫》、《西藏記憶》、《看不見的西藏》、《聽說西藏》、《西藏火鳳凰》皆為大塊文化出版。
曾獲寫作與人權多個國際獎項。
寫作理念:寫作即流徙;寫作即祈禱;寫作即見證。
迄今著有詩集、散文集、故事集及口述歷史專集十八本,合集兩本,被翻譯為藏文、英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加泰羅尼亞文、日文及藏文的譯著十七本。其中《殺劫》、《西藏記憶》、《看不見的西藏》、《聽說西藏》、《西藏火鳳凰》皆為大塊文化出版。
曾獲寫作與人權多個國際獎項。
寫作理念:寫作即流徙;寫作即祈禱;寫作即見證。
相關推薦書刊
買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購買前的注意事項
- 本書城的商品為電子書及電子雜誌,並非紙本書。讀者可透過電腦裝置網頁瀏覽,或使用 iPhone、iPad、Android 手機或平板電腦下載閱讀。
- 如有下載閱讀需求,為避免裝置版本無法適用,建議於購書前,先確認您的裝置可下載BOOK☆WALKER的APP,並可先下載免費電子書,確認可順利使用後再行購書。
- 由於數位智慧財產權之特性,所販售之電子書刊經購買後,除內容有瑕疵或錯誤者外,不得要求退貨及退款。如有特殊情形,請洽敝公司客服人員,我們將盡速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