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內容分級制度,未登入僅能顯示普遍級內容,登入後即可觀看全站內容。
- 馬上登入
關注
關注作者、出版社、系列,新刊上架可獲得通知!
內容簡介
「就像草莓有草莓的味道,
生命的味道,就是幸福。」
哲學經典名作(法文直譯本)、世界三大幸福論之一
影響整個法國當代思潮──哲學家阿蘭最重要的隨筆集
《幸福論》共有九十三篇隨筆。
阿蘭引經據典或用生活周遭的實例,從不同角度詮釋這人人渴求的「幸福」主題。
阿蘭的思慮嚴密、風格清新,他常用具體而創新的意象來抓住讀者的注意力或提出他的論點。這些意象往往來自日常生活,像是一根別針、哭鬧的孩子或是在田裡休息的農夫。除了這些引人入勝的詩意意象,他也用擲地有聲的遣詞用字來闡述他的思想,包括大量使用格言。他將思想視為工具,有了這種工具,我們可以掌握現實,並且有尊嚴的過生活。
懊悔是第二次犯錯。
「在時間的道路上,人們既無法掉頭,也無法在同一條路上走過兩次。我堅信一個性格堅強的人,他會提醒自己身在何方、面對什麼樣的事實,以及什麼是無法挽回的,這使得他能夠離開此處,前往未來。要做到這點並不容易,必須透過小事來不斷自我訓練;否則,激情便猶如關在籠子裡的獅子,牠可以在欄杆前徘徊數小時之久,彷彿總是希望當牠在此處找不到出口時,是因為還沒有把另一邊找清楚的緣故。簡而言之,這種因為緬懷過去所造成的憂愁,不僅毫無益處,甚至有害。因為它會導致我們徒勞地去反省、尋找。斯賓諾沙說懊悔是第二次犯錯。」(摘自第五十八篇「關於絕望」)
阿蘭探討的議題往往相當複雜,然而他有系統的表達他的思想,
字裡
影響整個法國當代思潮──哲學家阿蘭最重要的隨筆集
《幸福論》共有九十三篇隨筆。
阿蘭引經據典或用生活周遭的實例,從不同角度詮釋這人人渴求的「幸福」主題。
阿蘭的思慮嚴密、風格清新,他常用具體而創新的意象來抓住讀者的注意力或提出他的論點。這些意象往往來自日常生活,像是一根別針、哭鬧的孩子或是在田裡休息的農夫。除了這些引人入勝的詩意意象,他也用擲地有聲的遣詞用字來闡述他的思想,包括大量使用格言。他將思想視為工具,有了這種工具,我們可以掌握現實,並且有尊嚴的過生活。
懊悔是第二次犯錯。
「在時間的道路上,人們既無法掉頭,也無法在同一條路上走過兩次。我堅信一個性格堅強的人,他會提醒自己身在何方、面對什麼樣的事實,以及什麼是無法挽回的,這使得他能夠離開此處,前往未來。要做到這點並不容易,必須透過小事來不斷自我訓練;否則,激情便猶如關在籠子裡的獅子,牠可以在欄杆前徘徊數小時之久,彷彿總是希望當牠在此處找不到出口時,是因為還沒有把另一邊找清楚的緣故。簡而言之,這種因為緬懷過去所造成的憂愁,不僅毫無益處,甚至有害。因為它會導致我們徒勞地去反省、尋找。斯賓諾沙說懊悔是第二次犯錯。」(摘自第五十八篇「關於絕望」)
阿蘭探討的議題往往相當複雜,然而他有系統的表達他的思想,
字裡
作者簡介
阿蘭(Alain)、楊凱麟
阿蘭(Alain)
法國哲學家|散文家|評論家|教育家
原名埃米爾.沙爾捷(Émile Chartier),以筆名聞名於世。笛卡兒學派追隨者。
出生於佩爾什的莫爾塔涅,父親是獸醫,母親為擅長飼養馬匹的佩爾什人,這些背景促使他認為,應當透過根本的生理健康及各種衝動情緒去體認人的本質,並由此要求人的自我管理。
從洛里昂到盧昂,再到巴黎,擔任高中哲學教師40年(1892-1933),廣受學子愛戴。阿蘭的學生,同時也是著名小說家、傳記家安德烈.莫洛亞(André Maurois)譽為「現代的蘇格拉底」。
對政治的熱情以及對黨派的痛恨,使其成為報社的專欄作家,以自創的隨筆(propos)體裁,於《盧昂快報》(1906-1914)、《自由論壇》(1921-1936)發表文章。做為人文主義者,他積極反戰;身為愛國者,他為服從義務而參戰(1914),在戰場上見證情緒所導致的致命性,並由此尋覓人類受困於情緒的原因,這也成為他一系列作品的初始,並逐步形成一個創新且歷久不衰的哲學計畫。1951年獲頒「法國國家文學大獎」(Grand Prix national de Littérature),為此獎第一位受獎者。
楊凱麟
巴黎第八大學哲學場域與轉型研究所博士,研究文學、藝術與當代法國思想,曾獲《中央日報》海外小說獎。旅居法國十年,返
法國哲學家|散文家|評論家|教育家
原名埃米爾.沙爾捷(Émile Chartier),以筆名聞名於世。笛卡兒學派追隨者。
出生於佩爾什的莫爾塔涅,父親是獸醫,母親為擅長飼養馬匹的佩爾什人,這些背景促使他認為,應當透過根本的生理健康及各種衝動情緒去體認人的本質,並由此要求人的自我管理。
從洛里昂到盧昂,再到巴黎,擔任高中哲學教師40年(1892-1933),廣受學子愛戴。阿蘭的學生,同時也是著名小說家、傳記家安德烈.莫洛亞(André Maurois)譽為「現代的蘇格拉底」。
對政治的熱情以及對黨派的痛恨,使其成為報社的專欄作家,以自創的隨筆(propos)體裁,於《盧昂快報》(1906-1914)、《自由論壇》(1921-1936)發表文章。做為人文主義者,他積極反戰;身為愛國者,他為服從義務而參戰(1914),在戰場上見證情緒所導致的致命性,並由此尋覓人類受困於情緒的原因,這也成為他一系列作品的初始,並逐步形成一個創新且歷久不衰的哲學計畫。1951年獲頒「法國國家文學大獎」(Grand Prix national de Littérature),為此獎第一位受獎者。
楊凱麟
巴黎第八大學哲學場域與轉型研究所博士,研究文學、藝術與當代法國思想,曾獲《中央日報》海外小說獎。旅居法國十年,返
相關推薦書刊
買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購買前的注意事項
- 本書城的商品為電子書及電子雜誌,並非紙本書。讀者可透過電腦裝置網頁瀏覽,或使用 iPhone、iPad、Android 手機或平板電腦下載閱讀。
- 如有下載閱讀需求,為避免裝置版本無法適用,建議於購書前,先確認您的裝置可下載BOOK☆WALKER的APP,並可先下載免費電子書,確認可順利使用後再行購書。
- 由於數位智慧財產權之特性,所販售之電子書刊經購買後,除內容有瑕疵或錯誤者外,不得要求退貨及退款。如有特殊情形,請洽敝公司客服人員,我們將盡速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