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內容分級制度,未登入僅能顯示普遍級內容,登入後即可觀看全站內容。
- 馬上登入

關注
關注作者、出版社、系列,新刊上架可獲得通知!

內容簡介
師事史學名家史景遷 ● 普林斯頓大學歷史與東亞研究學者 ●社會史殿堂級著作
從清末民初、國共內戰,到國民黨遷台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中文的「標準口語」歷經了漫長發展與演變。本書作者陳怡君教授利用多樣紛呈的史料,詳加檢視了20世紀初至中葉左右「Mandarin」語音長期漸進的演變歷程;除了耙梳官方政策與指令、大眾傳媒鼓吹與推廣的痕跡、第一線教育工作者的現身說法,更會細細勾勒常民口說習慣隨之產生變化的軌跡。
本書援引20世紀初留聲與傳媒新技術所留下的檔案,包括留聲片錄音、電影和廣播節目的文字紀錄;作者也挖掘《國語日報》、台北市國語實驗國民小學的歷史沿革等資料,經過多方蒐集與考究,寫成這本關於中文世界語言、民族和身分認同的歷史普及作品,為讀者開拓獨特且慧眼獨具的視野。
《誰的「國語」?誰的「普通話」?》查考的議題包括──
☉據傳,粵語當年差點成為清帝國覆滅後中華民國的國語,為何有此一說?
☉不同標音系統──如注音符號、漢語拼音──是怎麼影響國語及普通話的使用?
☉「標準語」的「標準」怎麼訂定的?地方語言及少數民族是否注定為此「標準」而犧牲?
☉殖民、戰爭、移民、教育等因素如何形塑「標準國語」?又是怎麼藉語言創造國族認同?
☉國共內戰後,「普通話」如何切割前朝──國民黨政權所確立的「國語」的歷史包袱,重新譜寫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語言與認同政治?
本書挖掘1913年民初國語語音從研議到
本書援引20世紀初留聲與傳媒新技術所留下的檔案,包括留聲片錄音、電影和廣播節目的文字紀錄;作者也挖掘《國語日報》、台北市國語實驗國民小學的歷史沿革等資料,經過多方蒐集與考究,寫成這本關於中文世界語言、民族和身分認同的歷史普及作品,為讀者開拓獨特且慧眼獨具的視野。
《誰的「國語」?誰的「普通話」?》查考的議題包括──
☉據傳,粵語當年差點成為清帝國覆滅後中華民國的國語,為何有此一說?
☉不同標音系統──如注音符號、漢語拼音──是怎麼影響國語及普通話的使用?
☉「標準語」的「標準」怎麼訂定的?地方語言及少數民族是否注定為此「標準」而犧牲?
☉殖民、戰爭、移民、教育等因素如何形塑「標準國語」?又是怎麼藉語言創造國族認同?
☉國共內戰後,「普通話」如何切割前朝──國民黨政權所確立的「國語」的歷史包袱,重新譜寫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語言與認同政治?
本書挖掘1913年民初國語語音從研議到
作者簡介
陳怡君Janet Y. Chen
畢業自耶魯大學,現為普林斯頓大學歷史與東亞研究教授,專攻20世紀現代中國研究。前著有《貧窮有罪:中國都市貧民,1900-1953》(Guilty of Indigence: The Urban Poor in China, 1900-1953;暫譯)。2024至2025年,陳教授於普林斯頓大學負責推動、主持「位於交叉路口的島嶼:台灣研究新方向」(Island at the Crossroads: New Directions in Taiwan Studies)計畫。
相關推薦書刊
買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購買前的注意事項
- 本書城的商品為電子書及電子雜誌,並非紙本書。讀者可透過電腦裝置網頁瀏覽,或使用 iPhone、iPad、Android 手機或平板電腦下載閱讀。
- 如有下載閱讀需求,為避免裝置版本無法適用,建議於購書前,先確認您的裝置可下載BOOK☆WALKER的APP,並可先下載免費電子書,確認可順利使用後再行購書。
- 由於數位智慧財產權之特性,所販售之電子書刊經購買後,除內容有瑕疵或錯誤者外,不得要求退貨及退款。如有特殊情形,請洽敝公司客服人員,我們將盡速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