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內容分級制度,未登入僅能顯示普遍級內容,登入後即可觀看全站內容。
- 馬上登入

關注
關注作者、出版社、系列,新刊上架可獲得通知!

內容簡介
★以心理學觀點,解答人生終極大問:人生是被命運所決定,還是能自由選擇?
★答案就在影響人類一生的「依附關係」,與從嬰兒到老年的「心理發展階段」中
★以多年陪伴個案的經驗見證,只要覺悟到家庭對我們的影響,就一定可以突破命運的必然
★敢不敢在別人面前選自己喜歡的蛋糕,竟能看出童年心理創傷?
★就算童年充滿創傷,仍然可以選擇人生
★只要遵循六個人類共通的「心理規律」,覺察自己想被愛的渴望,就能實現幸福
「有這樣的媽媽,我這輩子早就完了,全被她毀了。」
「我的人生,不靠家裡,我要證明自己。」
人生到底有多少必然?哪裡開始才是自由?憑自己的力量,是否能改變命運?
專精於親子關係的日本精神科醫師高橋和巳認為,所有人都受到「命定」與「自由意志」兩種力量所牽引。
莫名的不得已、限制性信念、自我否定、羞恥感、無力感,可能都是來自嬰兒時期的依附創傷。
依附關係主宰了我們一生的心理與行事風格。
若依附關係不理想,人生還有救嗎?
關鍵在於,察覺到了,就能改變。
心理的必然性是,如果你察覺不到,就會被它支配——然而一旦察覺到了,就可以修正。
高橋醫師在本書中,詳述依附創傷的影響,與人生每個階段的課題,並歸納出六個心理規律。當我們明白心理是如何運作的,就能有意識地覺察自己哪個部分被童年創傷制約了,進而思考、練習如何鬆動。最重要的是告訴自己:「不要限制自己得到愛」!
童年無法重來,但我們可以重新學習被愛,
★敢不敢在別人面前選自己喜歡的蛋糕,竟能看出童年心理創傷?
★就算童年充滿創傷,仍然可以選擇人生
★只要遵循六個人類共通的「心理規律」,覺察自己想被愛的渴望,就能實現幸福
「有這樣的媽媽,我這輩子早就完了,全被她毀了。」
「我的人生,不靠家裡,我要證明自己。」
人生到底有多少必然?哪裡開始才是自由?憑自己的力量,是否能改變命運?
專精於親子關係的日本精神科醫師高橋和巳認為,所有人都受到「命定」與「自由意志」兩種力量所牽引。
莫名的不得已、限制性信念、自我否定、羞恥感、無力感,可能都是來自嬰兒時期的依附創傷。
依附關係主宰了我們一生的心理與行事風格。
若依附關係不理想,人生還有救嗎?
關鍵在於,察覺到了,就能改變。
心理的必然性是,如果你察覺不到,就會被它支配——然而一旦察覺到了,就可以修正。
高橋醫師在本書中,詳述依附創傷的影響,與人生每個階段的課題,並歸納出六個心理規律。當我們明白心理是如何運作的,就能有意識地覺察自己哪個部分被童年創傷制約了,進而思考、練習如何鬆動。最重要的是告訴自己:「不要限制自己得到愛」!
童年無法重來,但我們可以重新學習被愛,
作者簡介
高橋和巳
作者簡介
高橋和巳 Takahashi Kasumi
1953年生,精神科醫生,醫學博士。福島縣立醫科大學、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精神官能科,歷任都立松澤病院精神科醫長,現為風之木諮商所所長。從事大腦生理學和腦功能的研究,及心理輔導師的培訓和督導。專長為心理學、腦科學,他於母子關係的研究,引起學界與大眾關注。
著有《好想消失:父母會傷人,但你值得被愛》(2018,世潮)、《親情救贖:孩子的心病是為了拯救父母》(2018,究竟)、《一流精神科醫師的傾聽術:深入人心的全方位傾聽養成法》(2024,心靈工坊)、《父母不能選擇,但人生可以:走出家庭的傷,從認識自己的依附關係開始》(2024,心靈工坊)等書。
譯者簡介
徐天樂
1981年出生。法政大學(日本)福祉社會學碩士。日本公認心理師,精神保健福祉士(PSW),社會福祉士(SW)。碩士畢業後,在東京都內從事以美國會所模式(Club House Model)為主體的精神障礙人士社會康復項目的運營、生活及就業指導10年以上。2021年成立東京首家為華人服務的雙語心理治療工作室「Mental Support Tanxin」,並參與日本知名精神科醫師高橋和巳博士主講的心理治療培訓課程(HCM)運營工作。近年還開始了心理學相關的書籍翻譯工作。
高橋和巳 Takahashi Kasumi
1953年生,精神科醫生,醫學博士。福島縣立醫科大學、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精神官能科,歷任都立松澤病院精神科醫長,現為風之木諮商所所長。從事大腦生理學和腦功能的研究,及心理輔導師的培訓和督導。專長為心理學、腦科學,他於母子關係的研究,引起學界與大眾關注。
著有《好想消失:父母會傷人,但你值得被愛》(2018,世潮)、《親情救贖:孩子的心病是為了拯救父母》(2018,究竟)、《一流精神科醫師的傾聽術:深入人心的全方位傾聽養成法》(2024,心靈工坊)、《父母不能選擇,但人生可以:走出家庭的傷,從認識自己的依附關係開始》(2024,心靈工坊)等書。
譯者簡介
徐天樂
1981年出生。法政大學(日本)福祉社會學碩士。日本公認心理師,精神保健福祉士(PSW),社會福祉士(SW)。碩士畢業後,在東京都內從事以美國會所模式(Club House Model)為主體的精神障礙人士社會康復項目的運營、生活及就業指導10年以上。2021年成立東京首家為華人服務的雙語心理治療工作室「Mental Support Tanxin」,並參與日本知名精神科醫師高橋和巳博士主講的心理治療培訓課程(HCM)運營工作。近年還開始了心理學相關的書籍翻譯工作。
相關推薦書刊
買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購買前的注意事項
- 本書城的商品為電子書及電子雜誌,並非紙本書。讀者可透過電腦裝置網頁瀏覽,或使用 iPhone、iPad、Android 手機或平板電腦下載閱讀。
- 如有下載閱讀需求,為避免裝置版本無法適用,建議於購書前,先確認您的裝置可下載BOOK☆WALKER的APP,並可先下載免費電子書,確認可順利使用後再行購書。
- 由於數位智慧財產權之特性,所販售之電子書刊經購買後,除內容有瑕疵或錯誤者外,不得要求退貨及退款。如有特殊情形,請洽敝公司客服人員,我們將盡速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