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內容分級制度,未登入僅能顯示普遍級內容,登入後即可觀看全站內容。
- 馬上登入

關注
關注作者、出版社、系列,新刊上架可獲得通知!

內容簡介
台灣曾經有一千多種稻米?毒魚的魚藤也能做農藥?
義民祭的「聖火」和奧運有關?無國籍者如何在異地求生?
以跨學科觀點探索人文與社會,
重新思考群體、文化與環境間的關係!
★ 22位人文學者的研究薈萃,開創新時代書寫觀點。
★ 跨地域﹑跨族群﹑跨物種,以5大輯重新編纂對文化的深度思索。
本書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二十年的精華呈現,透過多位學者的研究,看見人文領域對於社會的關懷,並透過不同質地的書寫搭建對話橋梁──從理論思索走向實踐,也在實踐中看見文化的多元,並藉以思考跨域精神。
書中研究包含人與環境的關係,如日治時期的米種政策、魚藤種植計畫,並闡述工業化如何一步步將土地改造為其剝削的對象;而人們又如何在面對氣候變遷與種種議題時,不斷地在行動中反思並凝聚集體意識,找回人與人、人與其建構的環境、人與環境中其他物種所共構的關係,達到尋求「多物種正義」的可能。
同時,也藉由爬梳族群的遷徙、移動、甚至流亡的歷程,提供多視角的流離想像:從流亡藏人與戰後在日台人的處境,看見個體在無國籍狀態中的受限;亦從國家介入及界定族群的過程,觀察當族群認同受統治權力影響的同時,如何與其協商,保有流動與變化的可能。
全書分五大輯共二十一篇的書寫,以眾聲喧嘩的方式,重新辯證、解讀關於族群、環境
義民祭的「聖火」和奧運有關?無國籍者如何在異地求生?
以跨學科觀點探索人文與社會,
重新思考群體、文化與環境間的關係!
★ 22位人文學者的研究薈萃,開創新時代書寫觀點。
★ 跨地域﹑跨族群﹑跨物種,以5大輯重新編纂對文化的深度思索。
本書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二十年的精華呈現,透過多位學者的研究,看見人文領域對於社會的關懷,並透過不同質地的書寫搭建對話橋梁──從理論思索走向實踐,也在實踐中看見文化的多元,並藉以思考跨域精神。
書中研究包含人與環境的關係,如日治時期的米種政策、魚藤種植計畫,並闡述工業化如何一步步將土地改造為其剝削的對象;而人們又如何在面對氣候變遷與種種議題時,不斷地在行動中反思並凝聚集體意識,找回人與人、人與其建構的環境、人與環境中其他物種所共構的關係,達到尋求「多物種正義」的可能。
同時,也藉由爬梳族群的遷徙、移動、甚至流亡的歷程,提供多視角的流離想像:從流亡藏人與戰後在日台人的處境,看見個體在無國籍狀態中的受限;亦從國家介入及界定族群的過程,觀察當族群認同受統治權力影響的同時,如何與其協商,保有流動與變化的可能。
全書分五大輯共二十一篇的書寫,以眾聲喧嘩的方式,重新辯證、解讀關於族群、環境
作者簡介
王麒愷等
編者簡介
朱華瑄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助理教授。紐約州立大學賓漢頓分校社會學博士。研究關注現代工業資本主義下農業與環境的共構變遷,博士論文檢視殖民時期熱帶臺灣在日本帝國糧食體制中的作用,爾後延伸探究亞洲廣域米穀市場與日本帝國的關聯、日本帝國溫熱帶農業分工之效益、米穀貿易與技術的環境治理性等議題。
連瑞枝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研究領域包括邊陲社會與族群政治,傳說與歷史敘事,宗教與地方社會。出版專書有:《隱藏的祖先:妙香國的傳說與社會》、《邊疆與帝國之間:明朝統治下的西南人群與歷史》。合編論文集:《客家、女性與邊陲性》、《族群、社會與歷史》、《傾聽獅潭》等書。
潘美玲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台灣社會學會第三十五屆理事長。美國杜克大學社會學博士,專長領域為經濟社會學、發展社會學、跨國遷移。關注產業全球化與全球制度的關聯與社會後果,以及進行跨國移民、難民、無國籍者的求生策略研究,研究田野遍及印度、尼泊爾、台灣等流亡藏人社群。在學術發表之外,亦關注難民安置與人權議題。
蔡晏霖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土拉客實驗農家園水稻管理員。近年跟著福壽螺重新理解台灣、阿根廷、日本、菲律賓之間的跨國跨物種交流史。學術作品見於《Indo
朱華瑄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助理教授。紐約州立大學賓漢頓分校社會學博士。研究關注現代工業資本主義下農業與環境的共構變遷,博士論文檢視殖民時期熱帶臺灣在日本帝國糧食體制中的作用,爾後延伸探究亞洲廣域米穀市場與日本帝國的關聯、日本帝國溫熱帶農業分工之效益、米穀貿易與技術的環境治理性等議題。
連瑞枝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研究領域包括邊陲社會與族群政治,傳說與歷史敘事,宗教與地方社會。出版專書有:《隱藏的祖先:妙香國的傳說與社會》、《邊疆與帝國之間:明朝統治下的西南人群與歷史》。合編論文集:《客家、女性與邊陲性》、《族群、社會與歷史》、《傾聽獅潭》等書。
潘美玲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台灣社會學會第三十五屆理事長。美國杜克大學社會學博士,專長領域為經濟社會學、發展社會學、跨國遷移。關注產業全球化與全球制度的關聯與社會後果,以及進行跨國移民、難民、無國籍者的求生策略研究,研究田野遍及印度、尼泊爾、台灣等流亡藏人社群。在學術發表之外,亦關注難民安置與人權議題。
蔡晏霖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土拉客實驗農家園水稻管理員。近年跟著福壽螺重新理解台灣、阿根廷、日本、菲律賓之間的跨國跨物種交流史。學術作品見於《Indo
相關推薦書刊
買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購買前的注意事項
- 本書城的商品為電子書及電子雜誌,並非紙本書。讀者可透過電腦裝置網頁瀏覽,或使用 iPhone、iPad、Android 手機或平板電腦下載閱讀。
- 如有下載閱讀需求,為避免裝置版本無法適用,建議於購書前,先確認您的裝置可下載BOOK☆WALKER的APP,並可先下載免費電子書,確認可順利使用後再行購書。
- 由於數位智慧財產權之特性,所販售之電子書刊經購買後,除內容有瑕疵或錯誤者外,不得要求退貨及退款。如有特殊情形,請洽敝公司客服人員,我們將盡速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