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內容分級制度,未登入僅能顯示普遍級內容,登入後即可觀看全站內容。
- 馬上登入
關注
關注作者、出版社、系列,新刊上架可獲得通知!
內容簡介
★本書由「113年度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地方文史工作出版計畫」補助
混血神靈,赫赫神威!
懾服漢人的信仰,也牽成了原住民族人的復振之路。
二○一○年,北投發生一起拆廟/抗爭事件!事件主角保德宮因土地產權的移轉,新地主訴諸公權力要求廟方遷廟還地,甚至與護廟信眾爆發衝突。最終,經過雙方協調保存廟中歷史文物,以及在二次擲筊得到主祀池府王爺的應允下,才得以移駕神尊,進行拆廟。特別的是,保德宮的主祀神尊池府王爺被稱作「番仔王爺」。不過,王爺信仰本該為漢人民間信仰中的一環,何以這尊王爺被稱作「番仔」?
保德宮的所在地,被地方漢人耆老世稱為「番仔厝」,是昔日原住民部落北投社下社的範圍,彼時多為潘姓族人聚居。十九世紀初,據傳族人在貴子坑溪撿到一尊池府王爺,當時族人並不知道該尊神像為何物?帶回部落後卻有人感應「起乩」,因而受到族人供奉崇拜。後來,這尊僅為原住民族人所祭祀、隨著族人遷徙流離的神祇,由於昭昭神威,雄雄赫赫,逐漸擴及漢人信仰,於是乎漢人將神靈冠以「番仔」名號,不但隱喻著「神靈越界」——不同族群靈力信仰的交互流動,也顯現著原漢族群在淡北地帶數百年來的歷史衝撞與遺緒。
當地的原住民族群在不斷湧入的移墾漢人與歷代不同的政權,透過奇巧詐騙、暴力脅迫、國家政策的侵墾掠地過程中,失去了土地、失去了身分,也失去了部落與傳統的生存方式。他們隱身於過去的漢人聚落,被吞沒在今日的大臺北都會區之中。然而,安座於新土地上的「番仔王爺」,依舊護佑著北投地區的原漢人群。祂的存在暗示著,隱形的族人從未於淡北地帶消失,他們透過自
保德宮的所在地,被地方漢人耆老世稱為「番仔厝」,是昔日原住民部落北投社下社的範圍,彼時多為潘姓族人聚居。十九世紀初,據傳族人在貴子坑溪撿到一尊池府王爺,當時族人並不知道該尊神像為何物?帶回部落後卻有人感應「起乩」,因而受到族人供奉崇拜。後來,這尊僅為原住民族人所祭祀、隨著族人遷徙流離的神祇,由於昭昭神威,雄雄赫赫,逐漸擴及漢人信仰,於是乎漢人將神靈冠以「番仔」名號,不但隱喻著「神靈越界」——不同族群靈力信仰的交互流動,也顯現著原漢族群在淡北地帶數百年來的歷史衝撞與遺緒。
當地的原住民族群在不斷湧入的移墾漢人與歷代不同的政權,透過奇巧詐騙、暴力脅迫、國家政策的侵墾掠地過程中,失去了土地、失去了身分,也失去了部落與傳統的生存方式。他們隱身於過去的漢人聚落,被吞沒在今日的大臺北都會區之中。然而,安座於新土地上的「番仔王爺」,依舊護佑著北投地區的原漢人群。祂的存在暗示著,隱形的族人從未於淡北地帶消失,他們透過自
作者簡介
梁廷毓
梁廷毓
當代藝術創作者與研究者,近年聚焦於計畫型藝術及匯合跨學科的地方研究,關注晚近歷史轉型正義、非人轉向趨勢中的超自然鬼魅與漢人、原住民互動之歷史和記憶。相關創作曾獲文化部「扶植青年藝術發展計畫」獎助;寫作曾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臺灣書寫專案」獎助(二○二○年),並參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逆寫北臺灣客家開發史計畫」(二○二一年至二○二二年),亦曾獲選為國立臺灣文學館駐館研究員。著有《噤聲之界:北臺灣客庄與原民的百年纏結和對話》(游擊文化出版,二○二四年)、《亡魂之眼:鬼魅、影像的論述形構與視覺思辨》(北藝大出版中心出版,二○二四年)。
自二○一六年夏天起,開啟在淡北地區從事原漢人群信仰與記憶的調查研究和藝術實踐,相關文章散見於《南島研究學報》、《臺灣原住民研究論叢》、《海洋文化學刊》、《原住民族文獻》與《人類學視界》。曾參與《森人:北投藝駐計劃》:「本草城市:北投.平埔族」(保德宮,二○一八年)、「尋找刺桐的家:平埔族群在哪裡」(鳳甲美術館,二○一九年)、「流浪的土地公:北投社保德宮的神明地誌學」(保德宮,二○二○年)、「來溝仔邊的灶腳說故事」(番仔厝聚落,二○二二年),以及凱達格蘭文化館「安身」展覽(二○二四年)、「大屯山下的風景:從北投社出發」(林間草堂,二○二四年)等系列講座、展演、工作坊與走讀活動。
當代藝術創作者與研究者,近年聚焦於計畫型藝術及匯合跨學科的地方研究,關注晚近歷史轉型正義、非人轉向趨勢中的超自然鬼魅與漢人、原住民互動之歷史和記憶。相關創作曾獲文化部「扶植青年藝術發展計畫」獎助;寫作曾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臺灣書寫專案」獎助(二○二○年),並參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逆寫北臺灣客家開發史計畫」(二○二一年至二○二二年),亦曾獲選為國立臺灣文學館駐館研究員。著有《噤聲之界:北臺灣客庄與原民的百年纏結和對話》(游擊文化出版,二○二四年)、《亡魂之眼:鬼魅、影像的論述形構與視覺思辨》(北藝大出版中心出版,二○二四年)。
自二○一六年夏天起,開啟在淡北地區從事原漢人群信仰與記憶的調查研究和藝術實踐,相關文章散見於《南島研究學報》、《臺灣原住民研究論叢》、《海洋文化學刊》、《原住民族文獻》與《人類學視界》。曾參與《森人:北投藝駐計劃》:「本草城市:北投.平埔族」(保德宮,二○一八年)、「尋找刺桐的家:平埔族群在哪裡」(鳳甲美術館,二○一九年)、「流浪的土地公:北投社保德宮的神明地誌學」(保德宮,二○二○年)、「來溝仔邊的灶腳說故事」(番仔厝聚落,二○二二年),以及凱達格蘭文化館「安身」展覽(二○二四年)、「大屯山下的風景:從北投社出發」(林間草堂,二○二四年)等系列講座、展演、工作坊與走讀活動。
相關推薦書刊
買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購買前的注意事項
- 本書城的商品為電子書及電子雜誌,並非紙本書。讀者可透過電腦裝置網頁瀏覽,或使用 iPhone、iPad、Android 手機或平板電腦下載閱讀。
- 如有下載閱讀需求,為避免裝置版本無法適用,建議於購書前,先確認您的裝置可下載BOOK☆WALKER的APP,並可先下載免費電子書,確認可順利使用後再行購書。
- 由於數位智慧財產權之特性,所販售之電子書刊經購買後,除內容有瑕疵或錯誤者外,不得要求退貨及退款。如有特殊情形,請洽敝公司客服人員,我們將盡速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