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內容分級制度,未登入僅能顯示普遍級內容,登入後即可觀看全站內容。
- 馬上登入
關注
關注作者、出版社、系列,新刊上架可獲得通知!
內容簡介
★首部全記錄恢弘的東亞濕地與人類史
★從海洋到山顛,遍覽臺灣與周遭島嶼濕地,一場美麗、迷人、深沉的探索
★全面揭示濕地的類型、功能、對於地球的重要性,以及氣候變遷對濕地的影響、濕地的保育與復原整治,濕地提供的全球服務價值與貢獻
濕地是陸與水的交接地帶,孕育著地球萬物。在整個地球的涵蓋面積雖然不高,卻是自然物種與人類生存最重要的生態系統,是地球的自然碳儲庫,能為大地分解毒素,更蘊含豐富的動植物基因庫,使得數以萬計的生物得以存活。此外,濕地還提供豐富的漁業資源、防洪、環境美學、遊憩和教育功用。
近年來,尤其氣候變遷與能源問題,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濕地的重要性,濕地的管理和恢復成為全球環境研究的重點。本書是一部恢弘博大、史詩般的作品,從人類文明與濕地的關係開始,書寫整個東亞及臺灣濕地環境與人類遷徙、物種演替的交織脈絡;並進入臺灣區域地理各章之後,開展歷史人文與自然科學雙軸線,始成一部氣象萬千的全紀錄濕地史。
第一部先從大航海時期荷蘭人、漢人進到臺窩灣——濕地臺灣起始,談臺灣進入全世界濕地的視角。第二部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談臺灣以及東亞各國的族群遷徙與濕地相互依存的觀點。第三部到第六部從地理視角,分述臺灣本島北部、中部、西南部、東部以及離島的濕地。第七部談濕地法規的沿革與保護政策,並從在地與民間社團的角度,談濕地環境運動、濕地教育的傳播發展
★從海洋到山顛,遍覽臺灣與周遭島嶼濕地,一場美麗、迷人、深沉的探索
★全面揭示濕地的類型、功能、對於地球的重要性,以及氣候變遷對濕地的影響、濕地的保育與復原整治,濕地提供的全球服務價值與貢獻
濕地是陸與水的交接地帶,孕育著地球萬物。在整個地球的涵蓋面積雖然不高,卻是自然物種與人類生存最重要的生態系統,是地球的自然碳儲庫,能為大地分解毒素,更蘊含豐富的動植物基因庫,使得數以萬計的生物得以存活。此外,濕地還提供豐富的漁業資源、防洪、環境美學、遊憩和教育功用。
近年來,尤其氣候變遷與能源問題,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濕地的重要性,濕地的管理和恢復成為全球環境研究的重點。本書是一部恢弘博大、史詩般的作品,從人類文明與濕地的關係開始,書寫整個東亞及臺灣濕地環境與人類遷徙、物種演替的交織脈絡;並進入臺灣區域地理各章之後,開展歷史人文與自然科學雙軸線,始成一部氣象萬千的全紀錄濕地史。
第一部先從大航海時期荷蘭人、漢人進到臺窩灣——濕地臺灣起始,談臺灣進入全世界濕地的視角。第二部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談臺灣以及東亞各國的族群遷徙與濕地相互依存的觀點。第三部到第六部從地理視角,分述臺灣本島北部、中部、西南部、東部以及離島的濕地。第七部談濕地法規的沿革與保護政策,並從在地與民間社團的角度,談濕地環境運動、濕地教育的傳播發展
作者簡介
方偉達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理學院副院長、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特聘教授、所長。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生態系統科學與管理哲學博士、亞歷桑納州立大學環境規劃碩士、哈佛大學景觀建築設計碩士。曾獲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國科會優秀年輕學者研究計畫、福特保育暨環保獎。
現任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亞洲主席、社團法人台灣濕地學會理事長。曾任拉姆薩濕地公約科學技術審查委員會觀察員,主辦2024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臺北年會。
著述中英文學術專書超過20部,發表期刊論文超過一百餘篇(SCI、SSCI)、專欄散文四百餘篇,曾以《生態瞬間》獲得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
現任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亞洲主席、社團法人台灣濕地學會理事長。曾任拉姆薩濕地公約科學技術審查委員會觀察員,主辦2024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臺北年會。
著述中英文學術專書超過20部,發表期刊論文超過一百餘篇(SCI、SSCI)、專欄散文四百餘篇,曾以《生態瞬間》獲得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
相關推薦書刊
買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購買前的注意事項
- 本書城的商品為電子書及電子雜誌,並非紙本書。讀者可透過電腦裝置網頁瀏覽,或使用 iPhone、iPad、Android 手機或平板電腦下載閱讀。
- 如有下載閱讀需求,為避免裝置版本無法適用,建議於購書前,先確認您的裝置可下載BOOK☆WALKER的APP,並可先下載免費電子書,確認可順利使用後再行購書。
- 由於數位智慧財產權之特性,所販售之電子書刊經購買後,除內容有瑕疵或錯誤者外,不得要求退貨及退款。如有特殊情形,請洽敝公司客服人員,我們將盡速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