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內容分級制度,未登入僅能顯示普遍級內容,登入後即可觀看全站內容。
- 馬上登入
關注
關注作者、出版社、系列,新刊上架可獲得通知!
內容簡介
歐羅肥,是農畜動物的輔助飼料,也是民國50、60年代小學生,拿來課後互相開玩笑的名詞。
巴拉松,是當年很常被使用的有機磷農藥,也是社會新聞偶爾會出現的悲劇性配角。
這些我們好像熟悉,卻又陌生的東西,是人類在農業活動的發展中,所製造發明出來的。農業活動是人類經營環境最重要的方式,環境利用與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提升密不可分,而促使這個能力得以加強,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化學工業的發展。在第一次綠色革命之後,化肥、農藥、科學分析的相關知識,也在19世紀末傳入東亞地區。包括知識建構、生產事業、推廣組織以及田間實作等多個面向,對近代中國的農業、農村與農民的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大學院校、工廠等現代部門的農業化學研究與生產成果,滲透進入農業及農村,從而完成農業與農村的現代轉型,這也是農業及農村市場與現代部門的交互影響。以農業化學為線索,不僅可以發現農業轉型的意義,更能探究此過程中傳統部門與現代部門的互動,是近代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課題,也是東亞經濟不可忽視的一環。
除了科學與經濟之外,現代農業科學的發展,無疑也是國家掌握地方的另一種途徑。國家透過土地調查、產業革新與科學化,強化對地方掌握的能力。在19世紀至20世紀的中國現代轉型中,除了知識、經濟的新舊交替外,國家與地方的關係,顯然也是這段時期的關鍵。
本書以農業化學事業為主題,首先探討近代東亞世界如何接受新式農業知識,並建立教學研究體系,也注意到此間參與者與群體的變化,呈現知識轉譯的曲折。新知識新技術的引進,成為國家掌握資源的重要方式,1930年以後,蓬勃發展的農業化學事
大學院校、工廠等現代部門的農業化學研究與生產成果,滲透進入農業及農村,從而完成農業與農村的現代轉型,這也是農業及農村市場與現代部門的交互影響。以農業化學為線索,不僅可以發現農業轉型的意義,更能探究此過程中傳統部門與現代部門的互動,是近代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課題,也是東亞經濟不可忽視的一環。
除了科學與經濟之外,現代農業科學的發展,無疑也是國家掌握地方的另一種途徑。國家透過土地調查、產業革新與科學化,強化對地方掌握的能力。在19世紀至20世紀的中國現代轉型中,除了知識、經濟的新舊交替外,國家與地方的關係,顯然也是這段時期的關鍵。
本書以農業化學事業為主題,首先探討近代東亞世界如何接受新式農業知識,並建立教學研究體系,也注意到此間參與者與群體的變化,呈現知識轉譯的曲折。新知識新技術的引進,成為國家掌握資源的重要方式,1930年以後,蓬勃發展的農業化學事
作者簡介
侯嘉星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現為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研究專長為近現代中國經濟史、環境史、歷史GIS;代表著作有《機器業與江南農村:近代中國的農工業轉換(1920-1950)》、《1930年代國民政府的造林事業:以華北平原為個案研究》等。
相關推薦書刊
買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購買前的注意事項
- 本書城的商品為電子書及電子雜誌,並非紙本書。讀者可透過電腦裝置網頁瀏覽,或使用 iPhone、iPad、Android 手機或平板電腦下載閱讀。
- 如有下載閱讀需求,為避免裝置版本無法適用,建議於購書前,先確認您的裝置可下載BOOK☆WALKER的APP,並可先下載免費電子書,確認可順利使用後再行購書。
- 由於數位智慧財產權之特性,所販售之電子書刊經購買後,除內容有瑕疵或錯誤者外,不得要求退貨及退款。如有特殊情形,請洽敝公司客服人員,我們將盡速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