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內容分級制度,未登入僅能顯示普遍級內容,登入後即可觀看全站內容。
- 馬上登入
關注
關注作者、出版社、系列,新刊上架可獲得通知!
內容簡介
羅蘭‧巴特攝影論述經典
「知面」、「刺點」與「此曾在」等概念發源之書
全新授權‧法文直譯
《明室:攝影札記》(La chambre claire : Note sur la photographie)是法國文藝及生活議論文大師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生前出版的最後一本書。寫作《明室》之前,他遭遇喪母之痛,該書出版當年春天,他遇車禍,不久便過世。透過書寫,巴特將對母親去世的悲慟與無所不在的憂鬱化為對攝影的探問和思考。他凝視、解讀書中的每一張照片,借用現象學方法語言,建構出他特有的攝影理論和觀看之道,提出了「如何談論攝影」的新徑。
巴特在《明室》中探討攝影的本質,先分出操作者、觀看者、被拍攝者的三個面向,繼而專注於觀看者的視角,再從「喜歡」的影像中提出「知面」、「刺點」及「此曾在」等重要概念來評析攝影。而巴特之所以使用「明室」(即一種描像器)一詞做為書名,故意顛倒一般之見,不以常用的暗箱為名, 乃因他意圖借這個詞強調攝影「是過去存在事物的明顯事實」,而看照片總是同時有一眼看著圖像、一眼看見現實的幻覺。
雖然《明室》篇幅短小,但文字精鍊、結構嚴謹、情感濃烈。自1980年出版四十多年來,縱然歷經許多討論和挑戰,現今更已進入數位影像時代,但是巴特從攝影深入探索人類文明的真知灼見,仍深具啟示性,本書不愧為研
「知面」、「刺點」與「此曾在」等概念發源之書
全新授權‧法文直譯
《明室:攝影札記》(La chambre claire : Note sur la photographie)是法國文藝及生活議論文大師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生前出版的最後一本書。寫作《明室》之前,他遭遇喪母之痛,該書出版當年春天,他遇車禍,不久便過世。透過書寫,巴特將對母親去世的悲慟與無所不在的憂鬱化為對攝影的探問和思考。他凝視、解讀書中的每一張照片,借用現象學方法語言,建構出他特有的攝影理論和觀看之道,提出了「如何談論攝影」的新徑。
巴特在《明室》中探討攝影的本質,先分出操作者、觀看者、被拍攝者的三個面向,繼而專注於觀看者的視角,再從「喜歡」的影像中提出「知面」、「刺點」及「此曾在」等重要概念來評析攝影。而巴特之所以使用「明室」(即一種描像器)一詞做為書名,故意顛倒一般之見,不以常用的暗箱為名, 乃因他意圖借這個詞強調攝影「是過去存在事物的明顯事實」,而看照片總是同時有一眼看著圖像、一眼看見現實的幻覺。
雖然《明室》篇幅短小,但文字精鍊、結構嚴謹、情感濃烈。自1980年出版四十多年來,縱然歷經許多討論和挑戰,現今更已進入數位影像時代,但是巴特從攝影深入探索人類文明的真知灼見,仍深具啟示性,本書不愧為研
作者簡介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
已故法蘭西學院講座教授,為二十世紀歐陸重要思想家、法國「新批評」大師、文化符號學開拓者。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文藝奇葩、最富才華的散文家,於符號學、社會學、文化研究、文本理論、結構主義等領域,皆有傑出貢獻,與傅柯、李維‧史陀、拉岡、德希達、布希亞等巨擘並稱於世。巴特擅長以秀異雅致的文字提煉「文本的歡愉」,發想「作者之死」文學觀,並將流行、時尚等大眾語言,融入當代文化主流,為現代人開啟跨越世紀的認知視窗。巴特的著作和同時代諸多理論思潮皆有交集與對話,但始終保有其獨到之處及個人思想發展上的一致性。一九八○年,巴特在穿越拉丁區大街時,發生車禍意外,引動舊疾,一個月後辭世。他的重要著作包括《寫作的零度》、《神話學》、《戀人絮語》、《符號帝國》、《流行體系》、《明室》等等。
相關推薦書刊
買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購買前的注意事項
- 本書城的商品為電子書及電子雜誌,並非紙本書。讀者可透過電腦裝置網頁瀏覽,或使用 iPhone、iPad、Android 手機或平板電腦下載閱讀。
- 如有下載閱讀需求,為避免裝置版本無法適用,建議於購書前,先確認您的裝置可下載BOOK☆WALKER的APP,並可先下載免費電子書,確認可順利使用後再行購書。
- 由於數位智慧財產權之特性,所販售之電子書刊經購買後,除內容有瑕疵或錯誤者外,不得要求退貨及退款。如有特殊情形,請洽敝公司客服人員,我們將盡速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