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內容分級制度,未登入僅能顯示普遍級內容,登入後即可觀看全站內容。
- 馬上登入
關注
關注作者、出版社、系列,新刊上架可獲得通知!
內容簡介
「臺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研究:詩人群體、網路傳播與企劃編輯
本書研究對象從網站、刊物、FB、Instagram等媒介,延伸至龐大的詩人群體,
宏觀考察「吹鼓吹詩論壇」的崛起歷程,一窺臺灣新世紀詩歌發展史!
「吹鼓吹詩論壇」是首個突破傳統紙本作品發表的創作平臺之一,在這個科技發達,人人都可寫作的時代,不但顛覆了詩社群體既有的刻板印象,更提供讓創作者、評論者自由發表、互動、討論的環境。
本書記錄詩人在論壇中激烈交流的過程,並深入探究「吹鼓吹詩論壇」的運行模式。例如,面對不同詩人對同一首作品的不同解讀,論壇上的版主要如何平息論戰以維繫平臺運作,同時又得保持論詩標準,中間界線拿捏不易,足供後世借鏡。
另外,在「吹鼓吹詩論壇」中發表的詩人眾多,作者細數部分重要詩人進行研究,取樣廣泛。除了詩壇前輩,如富含知性的蘇紹連、充滿生活哲思的靈歌、與古人對話的楚影之外,亦關照新生代青年詩人群體,如擅長描繪日常風景的新秀小令、以生死為命題的施傑原等共三十一位詩人。試圖建構一個「吹鼓吹詩論壇詩人譜系」,進而窺探2000年至2010年間臺灣詩人的集體記憶、臺灣文學的共同資產。
身處於網路時代的我們,可以如何接觸和面對詩、面對文學?
這個時代的詩人還可以有怎樣更多元的發表途徑?
期望能以「吹鼓吹詩論壇」為例,為讀者提供一種解答。
宏觀考察「吹鼓吹詩論壇」的崛起歷程,一窺臺灣新世紀詩歌發展史!
「吹鼓吹詩論壇」是首個突破傳統紙本作品發表的創作平臺之一,在這個科技發達,人人都可寫作的時代,不但顛覆了詩社群體既有的刻板印象,更提供讓創作者、評論者自由發表、互動、討論的環境。
本書記錄詩人在論壇中激烈交流的過程,並深入探究「吹鼓吹詩論壇」的運行模式。例如,面對不同詩人對同一首作品的不同解讀,論壇上的版主要如何平息論戰以維繫平臺運作,同時又得保持論詩標準,中間界線拿捏不易,足供後世借鏡。
另外,在「吹鼓吹詩論壇」中發表的詩人眾多,作者細數部分重要詩人進行研究,取樣廣泛。除了詩壇前輩,如富含知性的蘇紹連、充滿生活哲思的靈歌、與古人對話的楚影之外,亦關照新生代青年詩人群體,如擅長描繪日常風景的新秀小令、以生死為命題的施傑原等共三十一位詩人。試圖建構一個「吹鼓吹詩論壇詩人譜系」,進而窺探2000年至2010年間臺灣詩人的集體記憶、臺灣文學的共同資產。
身處於網路時代的我們,可以如何接觸和面對詩、面對文學?
這個時代的詩人還可以有怎樣更多元的發表途徑?
期望能以「吹鼓吹詩論壇」為例,為讀者提供一種解答。
作者簡介
蔡知臻
蔡知臻
一九九二年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目前任教於國立臺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研究興趣為現代詩學、臺灣現當代文學、文學與傳播,曾獲香港青年文學獎、優秀青年詩人獎、樹德科大文藝創作獎。曾於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佛光大學、臺北城市科技大學等校任教,任《兩岸詩》雜誌第二、三期執行編輯。出版學術論著《記憶與認同:灣生鈴木怜子及《南風如歌》研究》(萬卷樓,2020),現代詩集《憂傷對話》(秀威,2022)、《品.味》(秀威,2017)。一直走在路上,努力成為更好的人。
一九九二年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目前任教於國立臺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研究興趣為現代詩學、臺灣現當代文學、文學與傳播,曾獲香港青年文學獎、優秀青年詩人獎、樹德科大文藝創作獎。曾於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佛光大學、臺北城市科技大學等校任教,任《兩岸詩》雜誌第二、三期執行編輯。出版學術論著《記憶與認同:灣生鈴木怜子及《南風如歌》研究》(萬卷樓,2020),現代詩集《憂傷對話》(秀威,2022)、《品.味》(秀威,2017)。一直走在路上,努力成為更好的人。
相關推薦書刊
買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購買前的注意事項
- 本書城的商品為電子書及電子雜誌,並非紙本書。讀者可透過電腦裝置網頁瀏覽,或使用 iPhone、iPad、Android 手機或平板電腦下載閱讀。
- 如有下載閱讀需求,為避免裝置版本無法適用,建議於購書前,先確認您的裝置可下載BOOK☆WALKER的APP,並可先下載免費電子書,確認可順利使用後再行購書。
- 由於數位智慧財產權之特性,所販售之電子書刊經購買後,除內容有瑕疵或錯誤者外,不得要求退貨及退款。如有特殊情形,請洽敝公司客服人員,我們將盡速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