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內容分級制度,未登入僅能顯示普遍級內容,登入後即可觀看全站內容。
- 馬上登入

關注
關注作者、出版社、系列,新刊上架可獲得通知!

內容簡介
在資訊氾濫、一心多用的時代,
卸除記憶負擔,解救你的大腦資源。
你的腦中充斥著過量資訊。你在電子郵件、臉書、簡訊和手頭工作之間疲憊不堪地折返,最後沮喪地發現,最重要的事情還是沒有做。
你並不特殊。
截止到2011年,美國人每天接收的資訊量是1986年的五倍,相當於175份報紙。一個美國家庭光是在客廳和兩間臥室裡,就有超過2,260項有形物品。至於每個人電腦裡的檔案,隨便就有3億萬萬兆位元的資訊量。光是想瞭解魷魚的腦神經系統所有知識,google scholar上就有三萬篇論文……
太多資訊、太多包袱、太多選擇。這就是現代人的生活寫照。然而,擁有更多資訊,反而會做出更差的選擇。此時我們卻以為,要解決問題,只能仰賴更多資訊。
結果,超載資訊加重我們大腦的負荷,讓我們找不到東西、忘記重要會議,並且不斷分心在收發電子郵件、回簡訊和臉書等事情上,感到筋疲力竭。過量資訊和感覺輸入,造成我們龐大的精神耗損和負擔,不斷搶奪我的注意力,讓我們產生認知功能障礙,做出錯誤的決策。
該如何不讓自己每天不只是被所見所聞牽著走,把重要時間集中在創意構思、正確決策上?
該如何在這樣的資訊過載年代,在龐大訊息中做出正確直截的決定?
你可以問問自己以下問題:
•我真的需要保有某件物品和某段關係嗎?
•我的溝通雜亂無序嗎,我可否直截
你並不特殊。
截止到2011年,美國人每天接收的資訊量是1986年的五倍,相當於175份報紙。一個美國家庭光是在客廳和兩間臥室裡,就有超過2,260項有形物品。至於每個人電腦裡的檔案,隨便就有3億萬萬兆位元的資訊量。光是想瞭解魷魚的腦神經系統所有知識,google scholar上就有三萬篇論文……
太多資訊、太多包袱、太多選擇。這就是現代人的生活寫照。然而,擁有更多資訊,反而會做出更差的選擇。此時我們卻以為,要解決問題,只能仰賴更多資訊。
結果,超載資訊加重我們大腦的負荷,讓我們找不到東西、忘記重要會議,並且不斷分心在收發電子郵件、回簡訊和臉書等事情上,感到筋疲力竭。過量資訊和感覺輸入,造成我們龐大的精神耗損和負擔,不斷搶奪我的注意力,讓我們產生認知功能障礙,做出錯誤的決策。
該如何不讓自己每天不只是被所見所聞牽著走,把重要時間集中在創意構思、正確決策上?
該如何在這樣的資訊過載年代,在龐大訊息中做出正確直截的決定?
你可以問問自己以下問題:
•我真的需要保有某件物品和某段關係嗎?
•我的溝通雜亂無序嗎,我可否直截
作者簡介
丹尼爾.列維廷 Daniel J. Levitin
是一位神經學家、認知心理學家,也是暢銷作家。美國舊金山KGI密涅瓦學院(Minerva Schools,現為密涅瓦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創始院長,加拿大蒙特婁麥基爾大學心理學暨神經科學榮譽教授。身為教育工作者,他得獎無數。著有《迷戀音樂的腦》(This Is Your Brain on Music)(大家出版)、《傳唱世界的六首歌》(The World in Six Songs)等,作品翻譯成二十多種語言。其中《迷戀音樂的腦》為麻省理工學院、UCLA的課堂教材,及哈佛大學的新鮮人通識教育核心計畫指定閱讀。
在成為神經科學家之前,列維庭是一位專業音樂人。成長於1970年代搖滾狂飆的加州,曾擔任史提夫.汪達、死之華樂團、藍牡蠣樂團的唱片製作人、錄音師,更與史汀、大衛.拜恩同台共演。三十歲後,他帶著對音樂的熱情重返學界,如今致力於認知和記憶、專注與分類的神經學基礎,並從中汲取管理智慧,寫成本書。是腦神經科學與認知心理學領域強而有力的發言人。
在成為神經科學家之前,列維庭是一位專業音樂人。成長於1970年代搖滾狂飆的加州,曾擔任史提夫.汪達、死之華樂團、藍牡蠣樂團的唱片製作人、錄音師,更與史汀、大衛.拜恩同台共演。三十歲後,他帶著對音樂的熱情重返學界,如今致力於認知和記憶、專注與分類的神經學基礎,並從中汲取管理智慧,寫成本書。是腦神經科學與認知心理學領域強而有力的發言人。
相關推薦書刊
買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購買前的注意事項
- 本書城的商品為電子書及電子雜誌,並非紙本書。讀者可透過電腦裝置網頁瀏覽,或使用 iPhone、iPad、Android 手機或平板電腦下載閱讀。
- 如有下載閱讀需求,為避免裝置版本無法適用,建議於購書前,先確認您的裝置可下載BOOK☆WALKER的APP,並可先下載免費電子書,確認可順利使用後再行購書。
- 由於數位智慧財產權之特性,所販售之電子書刊經購買後,除內容有瑕疵或錯誤者外,不得要求退貨及退款。如有特殊情形,請洽敝公司客服人員,我們將盡速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