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內容分級制度,未登入僅能顯示普遍級內容,登入後即可觀看全站內容。
- 馬上登入
關注
關注作者、出版社、系列,新刊上架可獲得通知!
內容簡介
不離地藝評:何慶基剪報集.1980-1990年代
藝評 X 策展 X 文化批判
四十年藝評之路,接地氣的藝術文化批判
一針刺進香港藝術界的問題核心
香港的藝評路走了四十年都仍是長路漫漫。
本書收錄何慶基從一九八〇年代至一九九八年的剪報文章。何慶基身兼藝評人、文化管理教授、策展人等多重身份,自一九八〇年代始便在不同報章撰寫藝評,以顯淺的文字,深入淺出地評述作品,去除藝術家在大眾想像之中神秘而不可接近的觀感,把藝術接軌大眾生活。正如丁穎茵在〈導論〉中提出,何慶基書寫藝評旨在拓展觀眾對藝術的認識。他拒絕不求甚解,從不全盤接受任何對作品單一的詮釋。不論是西方最流行的藝術理論、傳統的美學觀念,或是歐美藝術圈、國際畫廊所吹捧的「頂尖作品」,他也會以批判的眼光來審視。
所謂「不離地」,就是立足本土,其心思關懷盡在香港。當時的香港尚缺乏藝術策展意識,何慶基就其時的藝術政策提出意見,把策展的當代意義帶進其中。他的文章提出許多當時文化、藝術界的問題,至今仍然適用。《不離地藝評》是反思藝術與香港政治、社會及文化關係的重要讀物。
四十年藝評之路,接地氣的藝術文化批判
一針刺進香港藝術界的問題核心
香港的藝評路走了四十年都仍是長路漫漫。
本書收錄何慶基從一九八〇年代至一九九八年的剪報文章。何慶基身兼藝評人、文化管理教授、策展人等多重身份,自一九八〇年代始便在不同報章撰寫藝評,以顯淺的文字,深入淺出地評述作品,去除藝術家在大眾想像之中神秘而不可接近的觀感,把藝術接軌大眾生活。正如丁穎茵在〈導論〉中提出,何慶基書寫藝評旨在拓展觀眾對藝術的認識。他拒絕不求甚解,從不全盤接受任何對作品單一的詮釋。不論是西方最流行的藝術理論、傳統的美學觀念,或是歐美藝術圈、國際畫廊所吹捧的「頂尖作品」,他也會以批判的眼光來審視。
所謂「不離地」,就是立足本土,其心思關懷盡在香港。當時的香港尚缺乏藝術策展意識,何慶基就其時的藝術政策提出意見,把策展的當代意義帶進其中。他的文章提出許多當時文化、藝術界的問題,至今仍然適用。《不離地藝評》是反思藝術與香港政治、社會及文化關係的重要讀物。
作者簡介
何慶基
作者簡介
何慶基
曾任香港藝術中心展覽總監及上海當代藝術館創館館長;自一九八〇年代後期開始,策劃逾百個本地及海外展覽,包括擔任第二及第三屆澳洲《亞太藝術三年展》客席策展人、哥本哈根《貨櫃箱96》大展亞洲區策展人;亦為西九文化區博物館顧問小組成員,負責構思西九的M+博物館;亞洲文獻庫創會董事,並任第十三屆《文獻展》國際委員會成員,負責甄選大展的藝術總監。
何氏從事文化評論工作多年,分別於香港及海外報刊雜誌如 《Art Forum》、《Art Journal》、《藝術新聞》、《信報》、《蘋果日報》等撰寫文章,是國際藝評人協會香港分會創辦人、《文化現場》雜誌董事局主席。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副教授、文化管理碩士課程主任,致力從事評論、策展工作。
何慶基
曾任香港藝術中心展覽總監及上海當代藝術館創館館長;自一九八〇年代後期開始,策劃逾百個本地及海外展覽,包括擔任第二及第三屆澳洲《亞太藝術三年展》客席策展人、哥本哈根《貨櫃箱96》大展亞洲區策展人;亦為西九文化區博物館顧問小組成員,負責構思西九的M+博物館;亞洲文獻庫創會董事,並任第十三屆《文獻展》國際委員會成員,負責甄選大展的藝術總監。
何氏從事文化評論工作多年,分別於香港及海外報刊雜誌如 《Art Forum》、《Art Journal》、《藝術新聞》、《信報》、《蘋果日報》等撰寫文章,是國際藝評人協會香港分會創辦人、《文化現場》雜誌董事局主席。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副教授、文化管理碩士課程主任,致力從事評論、策展工作。
相關推薦書刊
買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購買前的注意事項
- 本書城的商品為電子書及電子雜誌,並非紙本書。讀者可透過電腦裝置網頁瀏覽,或使用 iPhone、iPad、Android 手機或平板電腦下載閱讀。
- 如有下載閱讀需求,為避免裝置版本無法適用,建議於購書前,先確認您的裝置可下載BOOK☆WALKER的APP,並可先下載免費電子書,確認可順利使用後再行購書。
- 由於數位智慧財產權之特性,所販售之電子書刊經購買後,除內容有瑕疵或錯誤者外,不得要求退貨及退款。如有特殊情形,請洽敝公司客服人員,我們將盡速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