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內容分級制度,未登入僅能顯示普遍級內容,登入後即可觀看全站內容。
- 馬上登入
關注
關注作者、出版社、系列,新刊上架可獲得通知!
內容簡介
畫外音:當代華語片影人對談錄
知名華語電影研究學者白睿文從2000年代初即開始進行文化口述歷史訪談計畫,時間已長達二十餘年。這21世紀的頭二十年間,華語電影產業經歷了劇烈的轉向,跨越時代的華語片影人訪談,正巧抓住了當下華語電影多元、活躍的樣貌。
《畫外音:當代華語片影人對談錄》一共收錄二十二篇採訪紀錄,除了藝術片以外,對新形態的商業片也有所關注;除了電影導演以外,包含編劇、製片人、演員等不同專業也涵蓋其中;代表不同歷史背景的影人、表現少數民族的影人和女性影人,在訪談中呈現多元的藝術生態;華語電影的全球化趨勢亦透過具有國際背景的影人對談具體展露。
書中共分為五大面向,「台灣電影的黃金時代」中訪談張永祥、石雋、鍾玲;「中國電影面面觀」中訪談謝飛、蘆葦、胡玫、馮小剛以及郭帆、龔格爾、阿鯤;「光影的獨立精神」訪談婁燁、萬瑪才旦、范儉、杜海濱、獨立電影論壇(王我、趙珣、徐辛、朱日坤)、楊弋樞、邱炯炯;「從台灣新電影到新類型」訪談焦雄屏、蔡明亮、李耀華;「國際背景‧華語電影」則訪談陳沖、伍仕賢、陳駿霖、阮鳳儀等,合計共二十七位影人,期能在記錄華語電影的眾聲喧嘩與起落浮沉之外,也為日後的研究者提供電影人的自身說法。
本書為「白睿文訪談錄」系列書之第三本,該系列收錄白睿文多年來訪問華文世界影人、作家與文化人的訪談精華,第一本為《電影的口音:賈樟柯談賈樟柯》;第二本為《丑角登場:崔子恩的酷兒影像》,
《畫外音:當代華語片影人對談錄》一共收錄二十二篇採訪紀錄,除了藝術片以外,對新形態的商業片也有所關注;除了電影導演以外,包含編劇、製片人、演員等不同專業也涵蓋其中;代表不同歷史背景的影人、表現少數民族的影人和女性影人,在訪談中呈現多元的藝術生態;華語電影的全球化趨勢亦透過具有國際背景的影人對談具體展露。
書中共分為五大面向,「台灣電影的黃金時代」中訪談張永祥、石雋、鍾玲;「中國電影面面觀」中訪談謝飛、蘆葦、胡玫、馮小剛以及郭帆、龔格爾、阿鯤;「光影的獨立精神」訪談婁燁、萬瑪才旦、范儉、杜海濱、獨立電影論壇(王我、趙珣、徐辛、朱日坤)、楊弋樞、邱炯炯;「從台灣新電影到新類型」訪談焦雄屏、蔡明亮、李耀華;「國際背景‧華語電影」則訪談陳沖、伍仕賢、陳駿霖、阮鳳儀等,合計共二十七位影人,期能在記錄華語電影的眾聲喧嘩與起落浮沉之外,也為日後的研究者提供電影人的自身說法。
本書為「白睿文訪談錄」系列書之第三本,該系列收錄白睿文多年來訪問華文世界影人、作家與文化人的訪談精華,第一本為《電影的口音:賈樟柯談賈樟柯》;第二本為《丑角登場:崔子恩的酷兒影像》,
作者簡介
白睿文
白睿文(Michael Berry)
1974年於美國芝加哥出生。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現代中國文學與電影博士。現職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亞洲語言文化教授兼任中國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當代華語文學、電影、流行文化和翻譯學。
著作包括《光影言語:當代華語片導演訪談錄》、《痛史:現代華語文學與電影的歷史創傷》、《鄉關何處:賈樟柯的故鄉三部曲》、《煮海時光:侯孝賢的光影記憶》、《電影的口音:賈樟柯談賈樟柯》、《丑角登場:崔子恩的酷兒影像》。編著包括《霧社事件:台灣歷史與文化讀本》、《重返現代》、Divided Lenses: Screen Memories of War in East Asia。
中英譯作包括王安憶《長恨歌》(2008)、葉兆言《一九三七年的愛情》(2003)、余華《活著》(2004)、張大春《我妹妹》與《野孩子》(2000),舞鶴《餘生》(2017)以及方方《武漢日記》(2020)。2009年獲得現代語言協會(MLA)最佳翻譯獎的榮譽提名,曾擔任金馬獎評審(2010、2018)、紅樓夢獎評審(2012-2018)和香港「鮮浪潮」國際短片展(2013)評審。也曾為《新京報》和「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撰寫專欄。
1974年於美國芝加哥出生。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現代中國文學與電影博士。現職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亞洲語言文化教授兼任中國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當代華語文學、電影、流行文化和翻譯學。
著作包括《光影言語:當代華語片導演訪談錄》、《痛史:現代華語文學與電影的歷史創傷》、《鄉關何處:賈樟柯的故鄉三部曲》、《煮海時光:侯孝賢的光影記憶》、《電影的口音:賈樟柯談賈樟柯》、《丑角登場:崔子恩的酷兒影像》。編著包括《霧社事件:台灣歷史與文化讀本》、《重返現代》、Divided Lenses: Screen Memories of War in East Asia。
中英譯作包括王安憶《長恨歌》(2008)、葉兆言《一九三七年的愛情》(2003)、余華《活著》(2004)、張大春《我妹妹》與《野孩子》(2000),舞鶴《餘生》(2017)以及方方《武漢日記》(2020)。2009年獲得現代語言協會(MLA)最佳翻譯獎的榮譽提名,曾擔任金馬獎評審(2010、2018)、紅樓夢獎評審(2012-2018)和香港「鮮浪潮」國際短片展(2013)評審。也曾為《新京報》和「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撰寫專欄。
相關推薦書刊
買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購買前的注意事項
- 本書城的商品為電子書及電子雜誌,並非紙本書。讀者可透過電腦裝置網頁瀏覽,或使用 iPhone、iPad、Android 手機或平板電腦下載閱讀。
- 如有下載閱讀需求,為避免裝置版本無法適用,建議於購書前,先確認您的裝置可下載BOOK☆WALKER的APP,並可先下載免費電子書,確認可順利使用後再行購書。
- 由於數位智慧財產權之特性,所販售之電子書刊經購買後,除內容有瑕疵或錯誤者外,不得要求退貨及退款。如有特殊情形,請洽敝公司客服人員,我們將盡速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