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內容分級制度,未登入僅能顯示普遍級內容,登入後即可觀看全站內容。
- 馬上登入
關注
關注作者、出版社、系列,新刊上架可獲得通知!
內容簡介
宗教療癒發生在有別於現實的「他界」,這一直是余德慧教授的主張,而他全部關於療癒的思考,也是從「how」的角度不斷探問進抵他界的各種徑路之機巧,並對不同修行的「境界」進行現象學描述。本書分為輯一與輯二,各自是余德慧教授在不同時期對於同一問題意識的不同思索。
「輯一、現實之非」整理自2007年余教授在心靈工坊文化公司的四次私塾講座:「從後現代觀點看心靈療癒」。余教授以自身經驗作為理解的引渡,從夢幻空間、無為之道、生命美學、柔適照顧等議題,探討「非現實」的性質及進入方式。
「輯二、幻化生成」是2012年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的「宗教療癒」課程錄音謄稿,為余教授最後的研究成果。余教授對「療癒」的思索,從早期的詮釋現象心理學,到後來的身體轉向,研究思路幾經轉折,最終通過法國後現代哲學家德勒茲(G. Deleuze)「純粹內在性」的思想洗禮,發展出獨特的宗教療癒論述。余教授如同德勒茲,是一位繁複概念的生產者,他們都以新的概念工具箱,提取符合脈絡的器用之道,以解除既有學科界限,引導我們進入個人存在的核心體驗,去看見超越的∕超驗的啟悟之可能。
余教授後期對於宗教療癒的關懷,毋寧是古老心理學的歸返;他的宗教療癒與生命超越路線,解除教門的教義視野,穿越不同的認識論界限,以無目的之目的,激發讀者在解疆域後的遊牧活動,尋找自身的修行療癒之道。
「輯一、現實之非」整理自2007年余教授在心靈工坊文化公司的四次私塾講座:「從後現代觀點看心靈療癒」。余教授以自身經驗作為理解的引渡,從夢幻空間、無為之道、生命美學、柔適照顧等議題,探討「非現實」的性質及進入方式。
「輯二、幻化生成」是2012年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的「宗教療癒」課程錄音謄稿,為余教授最後的研究成果。余教授對「療癒」的思索,從早期的詮釋現象心理學,到後來的身體轉向,研究思路幾經轉折,最終通過法國後現代哲學家德勒茲(G. Deleuze)「純粹內在性」的思想洗禮,發展出獨特的宗教療癒論述。余教授如同德勒茲,是一位繁複概念的生產者,他們都以新的概念工具箱,提取符合脈絡的器用之道,以解除既有學科界限,引導我們進入個人存在的核心體驗,去看見超越的∕超驗的啟悟之可能。
余教授後期對於宗教療癒的關懷,毋寧是古老心理學的歸返;他的宗教療癒與生命超越路線,解除教門的教義視野,穿越不同的認識論界限,以無目的之目的,激發讀者在解疆域後的遊牧活動,尋找自身的修行療癒之道。
作者簡介
余德慧
余德慧教授(1951.1.10 - 2012.9.7),台灣省屏東縣潮州鎮人,台灣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曾任台灣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教授、東華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現更名為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創系主任、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主要教授:本土心理學、文化心理學、人文諮商、宗教現象學、宗教療癒等課程。曾任《張老師月刊》總編輯、張老師文化公司總顧問、心靈工坊文化公司諮詢顧問召集人。
余德慧是台灣心理學界的另類份子,他像個素樸的偵探,在日常生活之中尋找疑點,在人生圓滿之處捕捉隙縫。他喜歡把人「逼到底線」,他說:「人生就是一場『破局』,要把這個破局當成站立點;人要懂得『下身落命』,把自己放到最低點;要『為失敗而活』,在崩毀感中過日子。」他認為生命本就在喜樂卅愁苦、高峰 卅低谷、重生卅死亡之間「進」與「出」,而生死大事則是終極的「進」與「出」。
余德慧是台灣心理學界的另類份子,他像個素樸的偵探,在日常生活之中尋找疑點,在人生圓滿之處捕捉隙縫。他喜歡把人「逼到底線」,他說:「人生就是一場『破局』,要把這個破局當成站立點;人要懂得『下身落命』,把自己放到最低點;要『為失敗而活』,在崩毀感中過日子。」他認為生命本就在喜樂卅愁苦、高峰 卅低谷、重生卅死亡之間「進」與「出」,而生死大事則是終極的「進」與「出」。
相關推薦書刊
買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購買前的注意事項
- 本書城的商品為電子書及電子雜誌,並非紙本書。讀者可透過電腦裝置網頁瀏覽,或使用 iPhone、iPad、Android 手機或平板電腦下載閱讀。
- 如有下載閱讀需求,為避免裝置版本無法適用,建議於購書前,先確認您的裝置可下載BOOK☆WALKER的APP,並可先下載免費電子書,確認可順利使用後再行購書。
- 由於數位智慧財產權之特性,所販售之電子書刊經購買後,除內容有瑕疵或錯誤者外,不得要求退貨及退款。如有特殊情形,請洽敝公司客服人員,我們將盡速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