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內容分級制度,未登入僅能顯示普遍級內容,登入後即可觀看全站內容。
- 馬上登入
關注
關注作者、出版社、系列,新刊上架可獲得通知!
內容簡介
◎本書為聖嚴法師給僧眾的叮嚀與勉勵,能認識法鼓山的僧眾養成及道風傳承。
◎在家弟子,也可學習清淨的梵行,過著以佛法為中心的生活,讓生命更莊嚴、開朗、光明、快樂。
「隋唐時代第一流人才在佛門,二十一世紀的菁英也是。」——聖嚴法師
◆建設人間淨土,即是莊嚴佛國淨土
大乘佛教的目的,在於莊嚴清淨這個世界,讓這個世界成為佛國淨土。那麼,釋迦牟尼佛的佛土在哪裡?就是在娑婆世界,就在我們這個世界。我們這個世界就是釋迦牟尼的佛土。
如果我們只想到西方淨土或東方淨土去,而不將這個世界建設成為淨土,是不是有些對不起釋迦牟尼佛?
再請問諸位,當來下生彌勒尊佛會下生到哪裡?是的,就是我們想要趕快逃走的這個世界。當彌勒佛下生的時候,我們可能已經跑掉了。我的意思並不是念阿彌陀佛、念藥師佛不對、不好,這是一個方便;然而,我們不應該忽略了釋迦牟尼佛、彌勒佛的佛土就在這個娑婆世界,他們都是發願要莊嚴娑婆世界成為佛國淨土,這就是大乘佛教的精神!就是漢傳佛教的精神!
太虛大師倡導「人成佛即成」的佛教,意思是:當我們做人做得成功了,我們就是和佛相應。「人成佛即成」所說的佛,並不是指究竟圓滿的佛,而是指成就了佛的功德。換言之,首先就是要把「人」做好,所以太虛大師主張「建設人間淨土」。
法鼓山的理念有一句「建設人間淨土」,這句話最早提出的是太虛大師;還有一句「提昇人的品質」,意涵就是「人成佛即成」。「人成佛即成」且又提倡「建設人間淨土」,這兩句話彰顯了漢傳佛教的特色,也就是大乘佛教的精神所在。
作者簡介
聖嚴法師(1930~2009年)
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於狼山出家。曾於高雄美濃閉關六年,隨後留學日本,獲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75年應邀赴美弘法。1989年創建法鼓山,並於2005年開創繼起漢傳禪佛教的「中華禪法鼓宗」。
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國際知名禪師,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
聖嚴法師提出「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僧伽大學等院校,也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信的佛法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
法師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陸續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更致力於國際弘化工作,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深獲海內外肯定。
◆建設人間淨土,即是莊嚴佛國淨土
大乘佛教的目的,在於莊嚴清淨這個世界,讓這個世界成為佛國淨土。那麼,釋迦牟尼佛的佛土在哪裡?就是在娑婆世界,就在我們這個世界。我們這個世界就是釋迦牟尼的佛土。
如果我們只想到西方淨土或東方淨土去,而不將這個世界建設成為淨土,是不是有些對不起釋迦牟尼佛?
再請問諸位,當來下生彌勒尊佛會下生到哪裡?是的,就是我們想要趕快逃走的這個世界。當彌勒佛下生的時候,我們可能已經跑掉了。我的意思並不是念阿彌陀佛、念藥師佛不對、不好,這是一個方便;然而,我們不應該忽略了釋迦牟尼佛、彌勒佛的佛土就在這個娑婆世界,他們都是發願要莊嚴娑婆世界成為佛國淨土,這就是大乘佛教的精神!就是漢傳佛教的精神!
太虛大師倡導「人成佛即成」的佛教,意思是:當我們做人做得成功了,我們就是和佛相應。「人成佛即成」所說的佛,並不是指究竟圓滿的佛,而是指成就了佛的功德。換言之,首先就是要把「人」做好,所以太虛大師主張「建設人間淨土」。
法鼓山的理念有一句「建設人間淨土」,這句話最早提出的是太虛大師;還有一句「提昇人的品質」,意涵就是「人成佛即成」。「人成佛即成」且又提倡「建設人間淨土」,這兩句話彰顯了漢傳佛教的特色,也就是大乘佛教的精神所在。
作者簡介
聖嚴法師(1930~2009年)
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於狼山出家。曾於高雄美濃閉關六年,隨後留學日本,獲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75年應邀赴美弘法。1989年創建法鼓山,並於2005年開創繼起漢傳禪佛教的「中華禪法鼓宗」。
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國際知名禪師,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
聖嚴法師提出「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僧伽大學等院校,也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信的佛法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
法師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陸續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更致力於國際弘化工作,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深獲海內外肯定。
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國際知名禪師,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
聖嚴法師提出「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僧伽大學等院校,也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信的佛法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
法師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陸續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更致力於國際弘化工作,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深獲海內外肯定。
相關推薦書刊
買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購買前的注意事項
- 本書城的商品為電子書及電子雜誌,並非紙本書。讀者可透過電腦裝置網頁瀏覽,或使用 iPhone、iPad、Android 手機或平板電腦下載閱讀。
- 如有下載閱讀需求,為避免裝置版本無法適用,建議於購書前,先確認您的裝置可下載BOOK☆WALKER的APP,並可先下載免費電子書,確認可順利使用後再行購書。
- 由於數位智慧財產權之特性,所販售之電子書刊經購買後,除內容有瑕疵或錯誤者外,不得要求退貨及退款。如有特殊情形,請洽敝公司客服人員,我們將盡速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