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內容分級制度,未登入僅能顯示普遍級內容,登入後即可觀看全站內容。
- 馬上登入
關注
關注作者、出版社、系列,新刊上架可獲得通知!
內容簡介
國家、知識、信仰——《佛學叢報》與清末民初佛教的近代轉型
1912年發刊的《佛學叢報》為民國首部佛教期刊。由主辦革命黨重要刊物《時報》的狄葆賢(1873-1941)所辦,從1912年10月出版至1914年6月為止,共出十二期,史瑞戈(Gregory Scott)的研究指出,《佛學叢報》是第一本專業化的中文佛教期刊。太虛大師亦曾評價:「《佛學叢報》雖只十二期,其質精量富,至今猶有可考之價值。」
有別以往佛教界以「佛經」為主的宣揚方式,《佛學叢報》包含了圖像、論說、學理、歷史、小說、問答,以及佛教新聞等專欄。投書者除中外著名僧侶居士,如釋宗仰、釋印光、釋諦閑等;亦有康有為、梁啟超、蔡元培、章炳麟、歐陽竟無等民初重要學者,其內容豐富,並受近代思潮影響。《佛學叢報》雖於1914年停刊,但往後出刊的民國佛教刊物,基本上皆參考其編輯形式,為民國新興佛教知識傳播、轉型的重要推手。
本書研究《佛學叢報》的創刊背景與目的、編輯內容與傳播情形,除探討其時代意義外,更關注清末民初的知識學人,如何嘗試將「進化論」等西方科學知識,與「時間觀」等傳統佛學理論結合。藉此理解近代國家社會型態轉型時,佛教相關人士、知識分子等,如何將新思潮融入傳統佛學概念之中,從中找尋因應之道,以維護其信仰根基。
有別以往佛教界以「佛經」為主的宣揚方式,《佛學叢報》包含了圖像、論說、學理、歷史、小說、問答,以及佛教新聞等專欄。投書者除中外著名僧侶居士,如釋宗仰、釋印光、釋諦閑等;亦有康有為、梁啟超、蔡元培、章炳麟、歐陽竟無等民初重要學者,其內容豐富,並受近代思潮影響。《佛學叢報》雖於1914年停刊,但往後出刊的民國佛教刊物,基本上皆參考其編輯形式,為民國新興佛教知識傳播、轉型的重要推手。
本書研究《佛學叢報》的創刊背景與目的、編輯內容與傳播情形,除探討其時代意義外,更關注清末民初的知識學人,如何嘗試將「進化論」等西方科學知識,與「時間觀」等傳統佛學理論結合。藉此理解近代國家社會型態轉型時,佛教相關人士、知識分子等,如何將新思潮融入傳統佛學概念之中,從中找尋因應之道,以維護其信仰根基。
作者簡介
倪管嬣
倪管嬣
法號釋道禮。私立輔仁大學宗教學系(雙主修歷史學系)學士,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現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候選人。研究領域為中國近代思想史、中國佛教史、中日佛教交流史。著有〈新文化運動時期中國佛教的近代革新:以佛化新青年會與佛化教育為探討〉、〈「默默忘言、昭昭現前」:東亞佛教文化視野下的曹洞宗與默照禪〉、書評〈評オリオン・クラウタウ(Orion Klautau)編,《戦後歴史学と日本仏教》〉等學術專文。
法號釋道禮。私立輔仁大學宗教學系(雙主修歷史學系)學士,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現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候選人。研究領域為中國近代思想史、中國佛教史、中日佛教交流史。著有〈新文化運動時期中國佛教的近代革新:以佛化新青年會與佛化教育為探討〉、〈「默默忘言、昭昭現前」:東亞佛教文化視野下的曹洞宗與默照禪〉、書評〈評オリオン・クラウタウ(Orion Klautau)編,《戦後歴史学と日本仏教》〉等學術專文。
相關推薦書刊
買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購買前的注意事項
- 本書城的商品為電子書及電子雜誌,並非紙本書。讀者可透過電腦裝置網頁瀏覽,或使用 iPhone、iPad、Android 手機或平板電腦下載閱讀。
- 如有下載閱讀需求,為避免裝置版本無法適用,建議於購書前,先確認您的裝置可下載BOOK☆WALKER的APP,並可先下載免費電子書,確認可順利使用後再行購書。
- 由於數位智慧財產權之特性,所販售之電子書刊經購買後,除內容有瑕疵或錯誤者外,不得要求退貨及退款。如有特殊情形,請洽敝公司客服人員,我們將盡速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