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內容分級制度,未登入僅能顯示普遍級內容,登入後即可觀看全站內容。
- 馬上登入
關注
關注作者、出版社、系列,新刊上架可獲得通知!
內容簡介
回憶創造社
「創造社」為早年中華民國的作家組織,一九二一年成立於日本,成員大多是留日的青年,主張追求本心,從事文藝活動。社內核心成員有郭沫若、郁達夫、成仿吾等人,本書原作者張資平(一八九三-一九五九)亦參與其中。
本書收錄若干篇張資平撰寫有關創造社的紀錄,其中〈胎動期的創造社〉和〈創造季刊時代〉這兩篇文章詳細地記錄了張資平在日本留學期間與郭沫若、郁達夫、成仿吾、田漢、陶晶孫、鄭伯奇、王獨清等人的交往,以及創造社從萌芽到誕生、發展的全過程。
〈中期創造社〉連載於《中華日報》,從一九四四年七月十六日開始,到一九四四年九月一日結束,持續了一個半月的時間。〈中期創造社〉是此前未曾披露的張資平自傳文字,它從民國十三年秋張資平辭去蕉嶺礦山經理職務前往武漢任教寫起,一直寫到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北伐,其間舉凡武昌師範大學的派系鬥爭、郁達夫在武昌師大任教及被迫離開的具體情形、郭沫若與武昌師大的關聯、創造社出版部在武漢的募股情況等,都在張資平的筆下一一展開。
〈武漢革命前後〉則是張資平書寫記錄親歷的大革命,張氏在這一時期擔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國際編譯局的少校編譯員,與鄧演達、郭沫若、周佛海、高一涵、李漢俊等人交往密切,因而文章中留下了大量和他們有關的文字。
主編曾祥金特別撰寫〈新見張資平回憶創造社史料考釋〉一文導讀,本書是研究創造社、張資平等民初文人的重要史料。
本書收錄若干篇張資平撰寫有關創造社的紀錄,其中〈胎動期的創造社〉和〈創造季刊時代〉這兩篇文章詳細地記錄了張資平在日本留學期間與郭沫若、郁達夫、成仿吾、田漢、陶晶孫、鄭伯奇、王獨清等人的交往,以及創造社從萌芽到誕生、發展的全過程。
〈中期創造社〉連載於《中華日報》,從一九四四年七月十六日開始,到一九四四年九月一日結束,持續了一個半月的時間。〈中期創造社〉是此前未曾披露的張資平自傳文字,它從民國十三年秋張資平辭去蕉嶺礦山經理職務前往武漢任教寫起,一直寫到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北伐,其間舉凡武昌師範大學的派系鬥爭、郁達夫在武昌師大任教及被迫離開的具體情形、郭沫若與武昌師大的關聯、創造社出版部在武漢的募股情況等,都在張資平的筆下一一展開。
〈武漢革命前後〉則是張資平書寫記錄親歷的大革命,張氏在這一時期擔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國際編譯局的少校編譯員,與鄧演達、郭沫若、周佛海、高一涵、李漢俊等人交往密切,因而文章中留下了大量和他們有關的文字。
主編曾祥金特別撰寫〈新見張資平回憶創造社史料考釋〉一文導讀,本書是研究創造社、張資平等民初文人的重要史料。
作者簡介
張資平原著,曾祥金主編
張資平(1893-1959)
原名張秉聲,曾用名偉民。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地質科畢業,文學家,創造社組建者之一。
創辦樂群書店,辦《樂群月刊》。處女作為1920年發表的〈約檀河之水〉。作品有《沖積期化石》、《飛絮》、《苔莉》、《不平衡的偶力》、《梅嶺之春》等。
曾祥金
中國南京大學文學博士,現任中國西安交通大學助理教授,西安交通大學青年優秀人才A類。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及文獻。
原名張秉聲,曾用名偉民。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地質科畢業,文學家,創造社組建者之一。
創辦樂群書店,辦《樂群月刊》。處女作為1920年發表的〈約檀河之水〉。作品有《沖積期化石》、《飛絮》、《苔莉》、《不平衡的偶力》、《梅嶺之春》等。
曾祥金
中國南京大學文學博士,現任中國西安交通大學助理教授,西安交通大學青年優秀人才A類。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及文獻。
您曾瀏覽過的書籍
相關推薦書刊
買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購買前的注意事項
- 本書城的商品為電子書及電子雜誌,並非紙本書。讀者可透過電腦裝置網頁瀏覽,或使用 iPhone、iPad、Android 手機或平板電腦下載閱讀。
- 如有下載閱讀需求,為避免裝置版本無法適用,建議於購書前,先確認您的裝置可下載BOOK☆WALKER的APP,並可先下載免費電子書,確認可順利使用後再行購書。
- 由於數位智慧財產權之特性,所販售之電子書刊經購買後,除內容有瑕疵或錯誤者外,不得要求退貨及退款。如有特殊情形,請洽敝公司客服人員,我們將盡速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