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內容分級制度,未登入僅能顯示普遍級內容,登入後即可觀看全站內容。
- 馬上登入
關注
關注作者、出版社、系列,新刊上架可獲得通知!
內容簡介
鏡頭與劇本中「再現」的臺灣,是想像?還是真實?
是無心塑造?還是有意構築?
本書探討當代香港與大陸影視作品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中,如何透過鏡頭凝視與劇本書寫,建構臺灣與臺灣人的形象。臺港中三地政治分割長達逾半世紀,各自形成不同的文化與創作風格,加以個別官方意識型態的霸權宰制,框架了三地影視題材與方向。這種人為的阻隔,讓兩岸三地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必須隔著好幾層紗在觀看彼此,進而產製了不少帶有刻板印象的作品;換言之,臺港中都各自為彼此建構了所謂的「他者」,這些被想像、被生產、甚至是被發明的他者,其實是再現研究上饒富理論與旨趣的主題。
1990年代以後,隨著兩岸關係的解凍以及香港1997年的回歸,臺港中的民間社會展開實質接觸互動,影視人同步展開頻繁交流,透過影視作品對彼此的凝視又推進到全新的階段,經過實際接觸與交流所產生的刻板印象與互文性,也大幅影響兩岸三地的電影創作,若干在影像語言中作為彼此凝視所生產、建構的他者,同樣具有很大理論與研究旨趣,而香港與大陸之間的跨境再現研究,其實已累積了相當多的學術文獻,但港臺與兩岸間的跨境再現,特別是「臺灣再現」這個領域,卻是一個很大的研究缺口,作品稀少固然是其中主要的因素,但即便是少數作品仍有很大的論述空間,本書即是針對相關華語影視作品中涉及這個相關主題的文本進行論述分析,嘗試補足這個缺口。
從影視作品識讀政治──香港與大陸的電影、電視劇如何凝視臺灣?如何建構臺灣意象?
1990年代以後,隨著兩岸關係的解凍以及香港1997年的回歸,臺港中的民間社會展開實質接觸互動,影視人同步展開頻繁交流,透過影視作品對彼此的凝視又推進到全新的階段,經過實際接觸與交流所產生的刻板印象與互文性,也大幅影響兩岸三地的電影創作,若干在影像語言中作為彼此凝視所生產、建構的他者,同樣具有很大理論與研究旨趣,而香港與大陸之間的跨境再現研究,其實已累積了相當多的學術文獻,但港臺與兩岸間的跨境再現,特別是「臺灣再現」這個領域,卻是一個很大的研究缺口,作品稀少固然是其中主要的因素,但即便是少數作品仍有很大的論述空間,本書即是針對相關華語影視作品中涉及這個相關主題的文本進行論述分析,嘗試補足這個缺口。
從影視作品識讀政治──香港與大陸的電影、電視劇如何凝視臺灣?如何建構臺灣意象?
作者簡介
倪炎元
銘傳大學傳播學院院長、《中國時報》前總主筆。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媒體資歷豐富,1987年至2012年任職《中國時報》,歷任專欄組記者,專欄組主任,特案中心副主任,特案中心主任,主筆、總主筆等職務。近年曾先後受邀擔任財政部賦稅署、農委會漁業署、中油公司及司法院等政府機關與事業機構的專題講座,講授有關新聞發布、公共關係與危機處理等課題。
已出版著作:《東亞威權政體之轉型:比較臺灣與南韓的民主化歷程》(月旦,1995)、《別笨了,問題在政治:2001我見我思》(時報,2001)、《再現的政治:臺灣報紙媒體對「他者」建構的論述分析》(韋伯,2003)、《公關政治學:當代媒體與政治操作的理論、實踐與批判》(商周,2009)。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媒體資歷豐富,1987年至2012年任職《中國時報》,歷任專欄組記者,專欄組主任,特案中心副主任,特案中心主任,主筆、總主筆等職務。近年曾先後受邀擔任財政部賦稅署、農委會漁業署、中油公司及司法院等政府機關與事業機構的專題講座,講授有關新聞發布、公共關係與危機處理等課題。
已出版著作:《東亞威權政體之轉型:比較臺灣與南韓的民主化歷程》(月旦,1995)、《別笨了,問題在政治:2001我見我思》(時報,2001)、《再現的政治:臺灣報紙媒體對「他者」建構的論述分析》(韋伯,2003)、《公關政治學:當代媒體與政治操作的理論、實踐與批判》(商周,2009)。
相關推薦書刊
買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購買前的注意事項
- 本書城的商品為電子書及電子雜誌,並非紙本書。讀者可透過電腦裝置網頁瀏覽,或使用 iPhone、iPad、Android 手機或平板電腦下載閱讀。
- 如有下載閱讀需求,為避免裝置版本無法適用,建議於購書前,先確認您的裝置可下載BOOK☆WALKER的APP,並可先下載免費電子書,確認可順利使用後再行購書。
- 由於數位智慧財產權之特性,所販售之電子書刊經購買後,除內容有瑕疵或錯誤者外,不得要求退貨及退款。如有特殊情形,請洽敝公司客服人員,我們將盡速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