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內容分級制度,未登入僅能顯示普遍級內容,登入後即可觀看全站內容。
- 馬上登入
關注
關注作者、出版社、系列,新刊上架可獲得通知!
內容簡介
清代中韓關係史論集(卷二)
本書收錄中韓關係史名家張存武先生的十篇專論,主要探討:(一)明清中國與朝鮮王朝的邊界問題,(二)兩國文化交流的影響,以及(三)晚清中國的對朝鮮政策與當時的中韓關係。
中國大陸與朝鮮半島比鄰而居,中韓邊界在近代引起一連串的國際糾紛。作者為徹底釐清邊界問題,上起明代,下迄清末,全面整理、考察相關證據。作者強調中韓雙方存在不同立場,對於邊界的理解與企圖亦不盡相同,斷不可盡信片面之詞。而解決中韓邊界,乃至定界的課題,必須聚焦清代前期的「穆克登(1664-1735)定界」。
文化交流方面,〈清代中國對朝鮮文化之影響〉洵為名篇。如作者自承,「清代中國對朝鮮文化之影響,除考據學一端外,重點已盡於此。所猶待充實者,不過添加佐證、量化濃縮,進一步發揮其意義而已。」朝鮮如何透過中國吸收文化、知識,僅此一文,可謂一覽無遺。關於朝鮮的對中國外交文書,乃至朝鮮如何刺探中國情報,詳於〈韓人保留下來的明代公牘〉、〈朝鮮對清外交機密費之研究〉二文。
最後兩章討論清代晚期的中韓關係史,特別是中國、朝鮮身處西力東漸的變局,兩國如何肆應、圖變,又冀望維繫傳統的封貢關係,宛如一大博弈。至於日本併吞朝鮮後,中國方面如何感知與回應,見諸〈中國對於日本亡韓的反應〉。凡此一系列專論,得以概觀清代中韓關係史的變遷。
中國大陸與朝鮮半島比鄰而居,中韓邊界在近代引起一連串的國際糾紛。作者為徹底釐清邊界問題,上起明代,下迄清末,全面整理、考察相關證據。作者強調中韓雙方存在不同立場,對於邊界的理解與企圖亦不盡相同,斷不可盡信片面之詞。而解決中韓邊界,乃至定界的課題,必須聚焦清代前期的「穆克登(1664-1735)定界」。
文化交流方面,〈清代中國對朝鮮文化之影響〉洵為名篇。如作者自承,「清代中國對朝鮮文化之影響,除考據學一端外,重點已盡於此。所猶待充實者,不過添加佐證、量化濃縮,進一步發揮其意義而已。」朝鮮如何透過中國吸收文化、知識,僅此一文,可謂一覽無遺。關於朝鮮的對中國外交文書,乃至朝鮮如何刺探中國情報,詳於〈韓人保留下來的明代公牘〉、〈朝鮮對清外交機密費之研究〉二文。
最後兩章討論清代晚期的中韓關係史,特別是中國、朝鮮身處西力東漸的變局,兩國如何肆應、圖變,又冀望維繫傳統的封貢關係,宛如一大博弈。至於日本併吞朝鮮後,中國方面如何感知與回應,見諸〈中國對於日本亡韓的反應〉。凡此一系列專論,得以概觀清代中韓關係史的變遷。
作者簡介
張存武 著,吳政緯 編校
作者/張存武
1929年生,筆名海浮子,山東省臨朐縣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畢業,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研究領域為中國近代史、中美關係史、中韓關係史、海外華人史。曾任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1958-1998)、中華民國韓國研究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海外華人研究學會理事長。著有《光緒卅一年中美工約風潮》、《清韓宗藩貿易》、《清代中韓關係論文集》等書。
編校者/吳政緯
1989年生,臺東人。現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候選人,曾任日本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外國人研究員。研究領域為明清史、書籍史、明清時期中朝關係史。著有《眷眷明朝》、《從漢城到燕京》。
1929年生,筆名海浮子,山東省臨朐縣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畢業,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研究領域為中國近代史、中美關係史、中韓關係史、海外華人史。曾任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1958-1998)、中華民國韓國研究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海外華人研究學會理事長。著有《光緒卅一年中美工約風潮》、《清韓宗藩貿易》、《清代中韓關係論文集》等書。
編校者/吳政緯
1989年生,臺東人。現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候選人,曾任日本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外國人研究員。研究領域為明清史、書籍史、明清時期中朝關係史。著有《眷眷明朝》、《從漢城到燕京》。
「清代中韓關係史論集」系列
全系列作共2冊
相關推薦書刊
買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購買前的注意事項
- 本書城的商品為電子書及電子雜誌,並非紙本書。讀者可透過電腦裝置網頁瀏覽,或使用 iPhone、iPad、Android 手機或平板電腦下載閱讀。
- 如有下載閱讀需求,為避免裝置版本無法適用,建議於購書前,先確認您的裝置可下載BOOK☆WALKER的APP,並可先下載免費電子書,確認可順利使用後再行購書。
- 由於數位智慧財產權之特性,所販售之電子書刊經購買後,除內容有瑕疵或錯誤者外,不得要求退貨及退款。如有特殊情形,請洽敝公司客服人員,我們將盡速為您處理。